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10

申请上传,《Breaking The Waves》

[复制链接]

102

主题

1128

回帖

173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36
发表于 2002-6-5 20: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ANCEL[/COLOR]

102

主题

1128

回帖

173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02-6-5 20: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破浪而出》  2CD  DIVX311+SBC   外挂中文字幕
Breaking The Waves
出品地:丹麦、瑞典
导演: 拉尔斯.冯.特里厄
第49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
(1996)
丹麦这批导演的前卫姿态是有目共睹的,《破浪而出》可以视为他们的代表作。它的大胆,和对人生的感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一个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女人(贝丝)表达对爱情的执著方式居然是和别的男人通奸,以此来唤醒她所爱的人的求生意志。我们已无法在通常的意义上去谈论和理解《破浪而出》,它所产生的艺术震撼力的确是一言难尽的。我们究竟可以套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它呢?道德的乃至历史的尺度在此已黯然失色,唯有从人性的高度我们才能触摸到作品中所洋溢出的高贵品质。

这里塑造出的是一个女人对爱情的献身精神,而方式是奇耻大辱式的献身。爱情中最不能容忍的是背叛,背叛的极端形式当然是淫乱,淫乱意味着对爱情承诺的最为彻底的背道而驰,但是贝丝却用最背道而驰的行为完成了一个女人对爱情最为崇高的承诺。当教堂的钟声庄严地响起时,我们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这声音是为了一个人世间最弱小,同时也是最伟大的女性而发出的,它在赞颂一个最真挚的爱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1128

回帖

173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02-6-5 20: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评一

完美到令人心碎——《破浪而出》

网易报道 大豆

  有时与一部电影的相遇就像与一个人相遇,充满了偶然与惊讶,把这种偶然与惊讶称呼为“缘”,生命似乎就此一步步丰盈起来。如果没有比约克,如果比约克当初拒绝演出《黑暗中的舞者》,如果《黑暗中的舞者》在戛纳影展上没有获什么奖,我可能就不知道有拉斯冯提尔,在买碟的时候也不会注意到《破浪》这部片子。

  光看封面上的剧情介绍我是不会买它的,丈夫扬瘫痪,为了唤起他的求生意志,他让妻子贝丝同别人做爱,再讲给他听。我还以为这不过是一部通常被大家称为“情色片”的电影。《情迷六月花》、《魂断巴黎》之类的片子,我不知为什么一点儿也不喜欢,里面有太多的自恋以及意淫的成分,好像是探讨人性,其实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心理自慰过程。就在我要放下这张碟的时候,我看到了拉斯冯提尔的名字。我没看过《黑暗中的舞者》,但看过很多影评,对这部电影十分向往,作为一种补充,我决定先看一看拉斯冯提尔更早时间拍的这部电影。

  一开头,女主人公洋溢着幸福与脸庞正对着镜头,她是那样的孩子气,而这种孩子气似乎又带有一点儿令人不安的因素,为了这个开头,我一下子喜欢上这部电影了。贝丝与扬的新婚生活幸福得令人发慌,美好得让你心疼。贝丝一边做爱一边充满喜悦对着想象中的上帝说“谢谢你”的场景,假想中与上帝对话自问自答的场景令人迷醉,电影的前半段充溢着这样的细节,我猜想拉斯冯提尔一定曾经是这种美好的见证人,而两个主角也一定曾经见证过这种像奇迹一样的美好,《圣经雅歌》里,上帝被比做新郎,上帝的眷顾就像新婚,贝丝与扬的新婚生活就笼罩在这样的蒙受圣恩的气氛里。
  
  我还记得圣经里的一个比喻是,上帝的到来就像贼入室。质朴的镜头语言里,我似乎可以触摸到贝丝所感受到的这种无与伦比的幸福(这也是我看过的所有电影里描绘幸福最出色的电影),而这种幸福如此巨大,承受者都会情不自禁的颤抖。就像贝丝一出场给人的感觉一样,赤子般纯粹,同时隐隐约约的不安。

  这种不安就像从天堂往下望到地狱那样晕眩,而当你向下俯冲时,你会感到地狱在向你迅速地降落。不安于是就像这座令人晕眩的地狱一样越来越明显。我不忍复述接下去的故事,那个像孩子一样纯粹而且不安的女子怀着一个赤子的决心和信心去寻找男人并做爱,前面感受到多少幸福,现在就感受到多少心碎;她穿着低俗的衣服在码头充当一个妓女,然而却像妓女诞生之初时那样站在神庙前;她怀着信仰亵渎自己,只有她这样的人才把这种分裂如此紧密地统一在一起;她总是通过与假想中的上帝对话来缓解这种巨大的分裂带来的剧痛;还有她因着无法弥补的裂缝,拍打着拒绝的家门发出的哀嚎。
  
  我相信这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在写这篇影评时,我感到自己语无伦次,就剩下一些被打碎的语词:幸福、爱情、信仰、深渊、纯粹、晕眩、颤栗。一个电影能这样的打动我,是我以前没有过的。

  我现在开始等待《黑暗中的舞者》,《破浪》的女主人公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比约克,她们是一种气质的人,赤子般纯粹,以及分裂(也许这种分裂便是因为纯粹而生的)带来的不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1128

回帖

173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02-6-5 20: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评二

Liar:《破浪》
2001年07月10日13:55:15 网易报道 Liar

  
  我知道,贝丝。

  我知道你倒在教堂前的那一刻,你的心已经绝望了。你穿着那条红色的皮短裤,还有黑色的蕾丝长袜。

  有没有这样一种爱,是可以不辱没我们相爱最初的幻梦?我知道贝丝,你就是悲伤着的那一个。

  我知道,拉斯·冯提尔,请收起你的DOGME95宣言吧,你知道你敲响的电影革命的战鼓,无非是一纸可以随时撕毁的空文,让它们就被撕毁吧,让它们就随风飘散吧。还记得你的贝丝走进教堂的时候,脸上没有人间的血色,她只是那么继续着心灵的痛苦与追问,她只是那么问着那些教众们:你们怎么可以相信话语,Just a word?我知道你,拉斯·冯提尔,那一条条所谓的规则,怎么能挡得住你心里仍然敲响在地平线外的钟声?肩膀上摇晃的摄象机,又怎么改变的了故事叙述的进程?什么都不是什么了,那一年全场起立为你鼓掌的观众们,又有谁不是被故事的力量与信仰所深深打动?

  我知道,贝丝,你是那样一个天使,在一个人间的地狱奔走着,你赤裸裸的心脏从没有停止过接触天空与人世,从没有想过自私与孤独,你只是那么简单的要求上帝给你最简单的幸福,你只是觉得爱伴随着伤害汹涌而来,你坐在人群里独自享受欢乐,你站在悬崖边独自与上帝对话可是,他在哪里?

  我知道,拉斯·冯提尔,聪明的你不会不知道你立下的所有规则,并不能改变电影叙述的本质,你提供给这个世界的唯一可能就是让人们错误的相信了你的谎言,让人们相信所有的人,都可以来拍一部电影,就好象所有的人,都可以写一部小说。可是就好象贝丝说的,上帝赐予每一个人一种才能,而你的才能,不是拍一部电影,不是写一部小说,而是拿起你的笔来!扛起你的摄象机来!去用你天才的故事与尖锐的突进方式告诉观众,告诉人们,真正的爱与信仰,在我们的心里,不在教会的祈祷中,不在婚嫁与葬礼的仪式中,它就在你终究掩饰不住的那一个瞬间,在那个从云层中俯瞰人间的镜头里。

  可是贝丝,上帝,他在哪里?当上帝的代言人面对一个昏倒的女人无动于衷,当你自己的母亲也拒绝为你开门的时候,他在哪里?他真的在你心里么?不,真正的他,从来不曾来到人世,他只在世界开创的一瞬匆匆掠过,就等待着他的子民从苦难中爬起来从绝望中哭出声来从孩子的石子堆里默然的走开,他等待着你终于感受到惧怕的一刻,听见浪尖上一声声心灵与信仰碰撞厮磨的回响。

  走笔至此,拉斯·冯提尔,我知道你忍不住了,你自己也知道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源,无论是粗大的颗粒还是精美的画面,都无关那些从影象与声响中已经漫溢出来的情感与倾向。说什么纪录的手法,难道你用两三个机位分镜头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仍然是最简单的电影手法?手法的力量最多只能是推波助澜的工具,肩膀扛着的摄象机与放在三脚架上的摄象机同样有效也无足轻重。

  所以你还是要让钟声响起来,你无法摆脱这样一个试图在警醒世人的身份,无法停止心中那柄刺向宗教也刺向自己的利刃。那一声声的钟摆,我知道当你独自坐在剪片台前听到它们的时候,你和那个被爱救赎的男人一样,痛,并快乐。

  可是可是贝丝,你怎么可以就这么干净的走,你的苦难,你的天真与亮晶晶的眼睛。你的肉体在这里,可是你的精神却在哪里?告诉我,请告诉我你听到钟声了吗?告诉我,你是不是真的爱过,你是不是真的痛过?你是不是真的在天堂里。

  就这么看着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1128

回帖

173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02-6-5 20: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评三

爱情什么颜色——《破浪》
2002年03月09日19:58:28 网易报道 谷之雨

  

  说起爱情和爱情电影,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西方银幕上的故事,《西雅图不眠夜》的浪漫,《人鬼情未了》的痴缠,《新桥恋人》的绚丽,以及《英国病人》的伤感,东方情调的也有《情书》的隽永淡雅,《胭脂扣》的人鬼殊途,这些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和爱情回忆中。无论哪个国家,无论结果如何,镜头下的爱情总是色彩绚烂,光影华美,能够激发人们心底最浪漫美好的想象,在虚拟的世界里经历一场刻骨铭心、温馨动人的爱情,然后走回现实中来,投入自己已是发白的黑白相片般平凡的恋爱和婚姻围城之中。

  世事沧桑,人潮汹涌,相信爱情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乏味庸常的现实生活和多姿多彩的银幕爱情,使爱情的信仰者常常不得不面对一个悖论,桔红的温暖和粉色的浪漫究竟只存在于虚幻的光影世界,越多的美丽色泽和感人画面,越反衬出这种爱的虚拟性质,即便不虚伪,起码也遥不可及;如果身边有爱,那绝不是电影中的样子,在大多数情形下,它呈现的是电影不愿表现的苍白和平庸。

  我们在电影中享受爱情,看见的只是爱的影子,自己正经历和彼此付出的爱,因为太平凡,却得不到承认和赞美,以致于真爱离我们愈来愈远,到头来我们真的只能在电影中寻找爱情了。

  直到我看见了《破浪》。像劫后遍地瓦砾中一朵素净的小花,它的朴素散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一切矫饰的华丽爱情黯淡无光。

  北欧滨海小镇,单纯的贝丝爱上了外乡人、海上石油钻井工简,得到当地长老们和教会的准许,他们结婚了。短暂而甜蜜的蜜月之后,简又去海上工作,陪伴他们的是连天淫雨般无尽的相思。然后,悲剧发生了,简被一场意外夺去了行动的能力,全身瘫痪,未来一片黑暗,回忆曾经的爱情生活只能给他带来更大的痛苦。为了让简重新站起来,获得生的勇气,贝丝找别的男人做爱,再将每个细节讲给病塌上的简。在这种虚拟性爱的刺激下,简的病情竟然开始好转。贝丝却被小镇上的人们所不齿,赶出教会,甚至不能进母亲的家门。简病情又一次恶化,心力交瘁的贝丝毅然走上了一艘虐待狂的船。简奇迹般恢复了,重新站了起来,贝丝却永远离开了她此生的最爱。

  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1996年的这部电影并不属于后来著名的Dogma的作品,但他的影像风格和拍摄手法这时候已非常成熟,Dogma要求的手提摄影,自然光线,不用滤镜的真实色彩,同期录音,以及快速的摇移镜头,也是这部电影的标志。一个极端的爱情故事,同样极端的表现手法,使它大异于我们的爱情电影经验。苍白冷硬甚至到冷酷地步的色彩,大量的晃动镜头和不规则构图,使这个爱情回到了它发生的本来环境中,这样的结合本来应该让这种爱情获得真实感,可是因为发生在这里的感情前所未见地炽烈,故事又比任何好莱坞的奇异爱情还要骇人,我们的心灵反而难以接受了。平凡的人习惯了平凡的感情和平凡的表达,从生活以外寻找的只是一种可以理解和想象的浪漫,然后继续循规蹈矩的生活;一旦有一种感情强烈到为日常生活和经验所不能理解,我们也会变成那个冰冷小镇灰暗教堂上的一块砖,冷漠地拒绝,恐惧地厌恶。可是我们的心灵承受不了巨大的冲撞和燃烧,难道就意味着不会有别的心灵有更强烈的爱的力量吗?

  看电影的时候,当我听到简向贝丝提出让她找个人做爱,开始也觉得有些荒唐,可看见贝丝为她的简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屈辱和内心的分裂,一步步走向现实世界的绝境时,我的心里也逐渐感到了这爱带来的巨大震撼。我想起了去年看《黑暗中的舞者》,当时也和有些人一样,对故事中一些令人感到愚蠢的生活细节和比约克那样过分的善良觉得不可理喻,因此并不喜欢它。现在我知道了,就像把贝丝的爱置于那样一个清教徒背景的小镇,世俗的狭隘使任何天真的幻想和善良举动都会显得惊世骇俗,反而变得不真实,也如同歌舞片的形式所造成的间离效果。真实的力量存在于伟大的情感之中,而不是其形式。导演其实是在讲爱的童话,面对它们,必须有一颗足够坚强和单纯的心灵,惟其坚强,才可以承受它残酷的力量;惟其单纯,才可以理解它绝然无私的付出。对于染尘已久的心灵,它们是不真实的;对于赤子之心,这种爱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比约克有天然的赤子情怀,埃米莉·沃森所扮演的贝丝也纯真到让人心痛。电影刚开始,她对着镜头自说自话般回答长老们的问话,描述着简,那毫不掩饰的天真的爱意流溢,使她纯然不像是个要结婚成家的成熟女子。婚后她对于简的挚爱和依恋,使整个镇子上的人甚至妈妈也看不顺眼,告诫她要学会忍耐,而她对于这种压抑的反应也是那么孩子气的一声撕心裂肺的长啸。她习惯一个人与上帝对话,感恩和祈求,表情、语调极其自然,对她来说,那已经不仅仅是相信,而是确确实实地就活在上帝的爱里,没有人比她肯定这爱的力量。所以,她才会信简的说法,哪怕那可能导致正常人的内心分裂,不容于社会和亲人,可她坚信,为了爱,没有堕落。驶向那艘可怕的大船时,她脸上迸发出纯洁的微笑,像个初生的婴儿求助于上帝,上帝已经在爱里原谅了她,或者,对于她的爱,根本没有人有权原谅,即使是上帝。

  简偷走了贝丝的尸体,他不愿贝丝葬在无爱的土地上,要让她回归纯洁的大海。一直努力表现出真实感的影像突然一变,天堂的门为贝丝开了,人们听到久违的钟声响自遥远的天际。导演说,这是个童话;如果你相信爱,这也是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1128

回帖

173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02-6-5 20: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318

回帖

52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24
发表于 2002-6-5 23: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应该喜欢看这类片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7

回帖

190

积分

海星

积分
190
发表于 2002-6-6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影评一

支持上传。

最初的帖子在 cbacba
《情迷六月花》、《魂断巴黎》之类的片子,我不知为什么一点儿也不喜欢,里面有太多的自恋以及意淫的成分,好像是探讨人性,其实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心理自慰过程。


这两部片子我有,要上传给大家批判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1128

回帖

173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02-6-16 06: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U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0

主题

5741

回帖

8300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8300
发表于 2002-6-16 20: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上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7 03:02 , Processed in 0.0836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