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9|回复: 18

伟大的《肖申克的救赎》十周年(帖是老点,但分析很好)

[复制链接]

21

主题

786

回帖

1068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68
发表于 2008-10-5 08: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贺肖申克十周年
--------------------------------------------------------------------------------

2005年01月07日 GOMOVIE畅谈

究竟哪一部电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公民凯恩]?[教父]?[卡萨布兰卡]?还是那部特效镜头多得数不过来的[指环王],相信很多人会给我另外一个答案——[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于1994年9月23日上映的电影在当年并没有在票房上引起多大的瞩目,2800万的最终票房相比2500万的制作成本来手实在是拿不出手,要知道当年[阿甘正传]和[狮子王]的票房都超过了三亿,还有[真实谎言][低俗小说][生死时速]等九部片子票房都超过了一亿美元,2800万只能排到50名开外。
  可是在年底公布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入围名单中,与[阿甘正传][低俗小说][四个婚礼一个葬礼]并列的赫然有这部片子,而且还有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等等等六项提名。这部电影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94、95年的时候,正是互联网刚刚开始盛行的时候,虽然那个时候的网页还没有如今这样的花哨,但是人们还是热衷于那种交流的快乐,在网上讨论喜欢的话题,而IMDB正是一个影迷们讨论喜爱电影的地方,不同地域的人们,为自己看过的电影评分,或褒或贬,添加进来的电影越来越多,数据库也越来越庞大,可是有一部电影,自从上映之后,在IMDB的评分排行榜上一路攀升,很快就占据了第一的位子,而且长达两年之久,这部电影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肖申克的救赎],他在2000年之前,一直是IMDB最受影迷喜爱的电影第一名,[教父][低俗小说]都只能排在他的后面。
  1995年1月美国CBS有线电视网向全美国的用户播放了这部电影,他们惊讶的发现,这个时间段他们的收视率竟然达到了4年以来的最高点,而年底全美最大的录象带租赁机构统计出的全美最受欢迎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也超过了94年的那些卖座大片,高居榜首。 “真的,我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人告诉我,‘我最喜欢的电影就是[肖申克的救赎]’,记得我当时给了他3.5分(满分5分),我开始准备给4分的,后来想了想就又减去了半分。”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在一次采访中这样对记者说到。确实,这部电影在专业人士的眼中,除了题材的特殊和节奏的控制非常优秀之外,并没什么突出的优点。但你留心去观察网友们的言论,你会发现有很多人这样留言:“我每周都看一次这个电影,因为他是在太精彩了。”“这部电影帮我度过了刚离婚的那段时间,真的,那段时间我觉得已经没有了目标,可是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的想法。”“这部电影,让我领悟到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对要坚持希望”,“从中,你会发现人性的伟大。”
  可为什么这样一部电影在上映的时候却只是反响平平呢?“因为这部电影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很难用30个字涵盖他的内容,可是那些做市场推广的人们,却只是要30个字。”本片的导演弗朗克·德邦特后来忿忿不平地对人们说“一开始,票房只有1800万,在奥斯卡提名之后,才又有了1000万的收入。而你知道,我的成本就至少有2500万美元。“也许是那年的暑期有太多的大片,那一年又碰巧片子都比较精彩,所以那些影评家们可能有些审美疲劳。而随着时间慢慢地推移,人们发现了这部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电影。
  那一年的好电影那么多,可为什么偏偏是“肖申克”成为了人们的最爱,“也许是我们的好莱坞拍了太多的没有什么精神内容,无法触及到人们的内心深处的电影,而我的电影正是这样一部电影,他像一个心理测验,会折射出每一个观者的内心状态。”
  1995年,这部电影在台湾公映,当时的翻译人员认为这个电影整个讲述的就是一个骗局,而同类电影中他们最有印象的便是1937年,罗伯特·雷德福和保罗·纽曼主演的[骗中骗](The Sting ),这部片子在台湾的译名是[刺激],所以,他们就把这部片子的定名为了[刺激1995],后来台湾著名的春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这个电影的VCD,不过在封面上,把蒂姆·罗宾斯的英文名错印成了TIN,导演弗朗克的名字也给印成了FRINK,当时的内容介绍上是这样写的:“黑狱中一场诡谲多变的的游戏,蓄势待发!局中局,计中计!1995全新刺激,令你大出意外!”从中显然可以见到翻译者对这部电影的理解,虽然有些偏颇,不过还是要感谢他们把这部电影介绍给了广大的华语观众。相比起来香港地区给它起的名字[月黑高飞]算是有了点意境,月黑代表着压迫,而飞字更是贴切,不过这个意译的名字还是离片子的主旨稍微远了一点,还是直译的[肖申克的救赎]好一些。
  很快,内地的市场上出现了VCD版本,封面上一般印的都是[刺激1995],这部电影也开始影响着一个又一个的影迷…… 作 者:daile

悬在我头顶的自由
--------------------------------------------------------------------------------

2005年01月07日 liar


如果今天有人跟我说,这部影片是一部多么好的电影,我可能要歪着脑袋想一想,它是怎么一个好法,是镜头语言的creative还是剧本的fresh?我想这样的问题是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都可能会想的问题,好比我们要想一想这个镜头的构图是如此富有深意;好比我们会想在oliver stone的影片里的天空总显得那么的野心勃勃……
  
  可惜我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影迷,其实充其量我不过是一个想在画面与画面的更迭里找到一些虚幻感受的人。
  
  我相信总有一些影片是这样的打动你,它不是经过你的大脑,而是穿过你的眼睛直接击中了你心里的某个角落,然后你突然觉得生命有了意义,尽管你四周仍然充斥着无聊与无趣的空气,你仍然无法逃避生活里的虚无。
  
  当andy爬过500码的粪池管道,他就这样爬向了自由。如果这部影片就是告诉你人生里有一种东西叫做自由或者仅仅是发扬了自由至上的精神,那么我还不会欣赏这部影片。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它也许要曲折,也许要在黑暗里瑟瑟发抖,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换句话说,它给了自由甚至说是理想一个完整的定义。
  
  它告诉你,自由可以依靠妥协来苟延残喘,却不能依靠妥协来取得自由;自由也许是光辉的,但是黑暗却是它的前提;尤其重要的是,当那个老管理员出狱后自杀在房间里,影片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当自由突然而至的时候,它也许已经失去了光辉,因为没有了生活的支持,没有了生存意义的赋予,自由对于你来说,不过是另一座监狱。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andy的自由虽然艰难,虽然屈辱,有了信念的支撑,才有了它本应有的光泽。
  
  然而,这是一部多么美国式的电影,它虽然闪烁着自由与人性的光辉,却是这么的英雄主义,当andy终于爬出管道,滚到小溪里,镜头从仰角给了他一个全景,此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andy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念获得了自由,不,在镜头里不如说他自己已经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当andy在海边实现着出狱前对自己的承诺---天哪,这些形象在让我们激动的同时又是多么的让我们觉得可望却不可企及。
  
  所以我的生活经常有这样一些梦想,它也许不能实现,它也许不能让我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我自己来说,它只能给我带来更多的虚无感,但是我仍然要抬头看见天上的星星,他们也许遥远,也许仰望他们不过是一种虚伪的自欺,我仍然需要这样的虚伪与自欺,因为---借用howie的签名档---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 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

含泪的微笑
--------------------------------------------------------------------------------

2005年01月07日 来源:西祠胡同·后窗看电影


对于一些难以翻译、或译成中文后并不琅琅上口的片名,香港电影翻译界习惯于将之改译成一个简捷而时尚的名目,这部由富兰克.杜邦(FRANK  DARABONT)导演的"刺激1995"就属于这种情况。作家孙甘露在评及此片时所用的片名是《肖克什的救赎》,如果这真是此片的片名,可想而知有多少中国观众会对之望而生畏并因此与一部极其优秀的影片失之交臂。  

  故事在一场审判中开始。审判过程显明:所有证据都证明了银行家安迪.杜弗伦是杀害他妻子和她情夫的嫌疑人,而安迪却矢口否认:最终证据占了上风,安迪被判"两个无期徒刑","为两位死者偿命"。无论判决正确与否,这对于一位风华正茂事业蒸蒸日上的银行家来说,无异于被当场执行了死刑。而当安迪被投进缅因州的鲨堡监狱,才发现这是一座极其可怕的"黑狱":在"管束"名义下轻易打杀虐待犯人,贪污,假冒伪善徒有其表的"假释",以及犯人之间帮派之争和鸡奸威胁,无所不在。而这一切可怕的黑幕都被典狱长诺顿精明的管理之后华丽的外表所遮盖。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几乎所有犯人都认为自己无罪、被律师所冤枉。一心认定自己被错判、尚指望入狱之后有待重判的安迪的绝望可想而知。由于热爱石刻和明星,安迪在被称为"监狱邮局"的阿瑞那里购置了一把6、7寸长的小铁锤和一张明星大海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安迪精通经济的能力被狱方知晓,于是一夜之间,从狱警到典狱长,都对安迪一反常态,因为他能为他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利用法律的漏洞逃税、洗钱;而典狱长诺顿更是利用职权让他为自己的贪污全力服务。安迪在获取这样的地位之后,却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建造图书馆、改善犯人生活和教育环境。直至有一天,刚刚入狱的汤米说出了真相,得以证明安迪确实无罪、纯属错判;而典狱长由于害怕安迪出狱后说出他种种劣迹,立即把安迪单身囚禁,同时将汤米杀人灭口;对安迪的看守更是严密。然而有一天点名时,在门窗安好无损的情况下,安迪已神奇地不翼而飞。

  原来安迪感到证明自己的清白没有希望的时候,就已萌生逃意。狱方管制苛严,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安迪的逃出正是得力于那把用以石刻、貌似无力、只有6、7寸长的小石锤(阿瑞曾说用它越狱得花上六百年),它多年来一直藏在被诺顿视为监狱教科书的圣经里;而挖出的洞正是用那不断变换的明星大海报遮住。在蒙怨十九年之后,安迪逃出鲨堡,卷走诺顿十九年的遣散费37万美金,驾着敞篷车,奔向他要在那里开设几家小旅店、度此余生的地方:墨西哥的一个小岛,芝华塔尼欧。  

  美丽的芝华塔尼欧似乎并非是安迪一人所向往,所有并无牢役生涯的人也极心所向,这无形而滑稽地显明:铁窗与错判莫非无所不在?错判所致铁窗,无权决定生否而致生,其间莫非有着无形的等号?  

  "一座小岛、一叶扁舟、一间旅店,这样的要求应该不算过分。"然而这样的要求却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至少需要一把貌似无力的小石锤、一张遮蔽自身本质的明星大海报、一本"得救之道,尽在其中"的圣经,还有十九年的时间。压力,和时间,实际上就是希望和耐心。(作者:林儿)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

2005年01月07日 来源:《电影世界》


片中作为希望代言人的安迪在肖申克监狱生活的二十年里一直紧守自己最初的坚持,出于对外界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出于内心对自己无罪的认定,而真正原因在于他对希望的深刻认识:“希望是人类最美好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

  二十年的牢狱生活不但没有泯没安迪内心深处的希望,反而让他在浮士德的积极进取精神上,又对未来生活有了陶渊明式的领悟。这种希望的本质是一种状态,一种不争不夺,只是存在的状态。希望不需要热情,热情的希望只是灵魂深处一次不经意的冲动。狱中计算时间的单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为一个计量单位。当看到倏忽间十年已逝,生命的过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高涨的热情都只能无可奈何的向失望举起双手,宿命的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时候,雷德告诉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

  天堂和地狱只有一线之隔,存乎一心。安迪不是因为失去了自由才对自由充满了向往,而是知道在已经谙悉的生活之外有另一种生活更为精彩,知道那种生活才是他灵魂战争的故乡。所以,芸芸囚中唯有安迪能够在高墙的环伺之下闲庭信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冷然面对生活的作弄。

  跳出来审视自己的生活,不让环境左右自己的判断,这是安迪的选择,他也在这种选择之中找到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特质。在和时间面对面的日子里,安迪的希望使他没有在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之中迷失自我,而是默默地构筑自己的精神王国,寻找着灵魂的出路与家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如果安迪没有蒙冤入狱的生活,也就不会有日后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如果在狱中的待遇有所好转后就放弃自己的希望,那么他也许要在肖申克无可奈何的苦度余生。于是,六年里以每周一封信的频率不弃不舍地向州议会寻求资助建立监狱图书馆;冒着生命危险通过监狱的扬声器为狱友播放音乐以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安迪正是通过这些看似以卵击石的举动来抗拒着习惯对自己的侵蚀,也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对他们的生存价值重新进行思考。强者自救,圣者渡人,隐约中可以看到安迪平静神态中蕴含的对待生命的态度:把暂时的得失看作是整个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部分,从而坦然地接受幸运的垂青或厄运的降临。 (作者:morefeels 霄羽)



希望为何永在 ──看《肖申克的救赎》
--------------------------------------------------------------------------------

2005年01月07日 《青年参考》


《肖申克的救赎》(又译《刺激1995》、《铁窗生涯》)值得看两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电影如同时装,赶一个时髦,过上一把瘾,就永远过去了。但是确实有些电影是可以沉下来,它将在这个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有些电影,给我们感官上的快感,让我们暂时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乐;有些电影,给我们人世间没有的奇景,满足我们白日间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赎》不同,它是一部感动我们心灵的电影。

   最初听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以为肖申克是个人名。实际肖申克不是这部片子中两个男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它是一个地名,即“鲨堡监狱”。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而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弃希望变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但是在监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这样,他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己,心中永远有希望。他说要在监狱办一个图书馆,人家都认为他在做梦,结果在坚持了6年每周写一封信给州政府后,这件事竟然成了!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们?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  

  但是──这真是好莱坞式的──电影竟然不给我们这个充满必然的悲剧结局。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知道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美好了。回想一下这部影片,虽然讲了那么多残酷的事,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竟然都是美好的记忆。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队长进言,为狱友们赢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阳光下畅饮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场面: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这时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类在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与沉沦之后,还能生存,因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作者:黄艾禾)

450

主题

5387

回帖

7652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7652
发表于 2008-10-5 20: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看这个玩意没有字幕。。。回头再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主题

2759

回帖

404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40
发表于 2008-10-5 20: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硬盘上长存的片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86

回帖

762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62
发表于 2008-10-5 21: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大学时候租的vcd  用电脑看的,当时老爸强烈推荐  

后来买过DVD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8

主题

2万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几凡失意仍能傲!

积分
30562
发表于 2008-10-5 23: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看了好多遍了,这回收了个蓝光原盘;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86

回帖

286

积分

海星

积分
286
发表于 2008-10-6 12: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汗,还没看过,抓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85

回帖

1756

积分

金牌会员

我是保安

积分
1756
发表于 2008-10-6 12: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片,早就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3879

回帖

5651

积分

网站编辑

I Need One Chance

积分
5651
发表于 2008-10-6 13: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2849

回帖

237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373
发表于 2008-10-6 17: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经典很经典的一部片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22

回帖

69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93
发表于 2008-10-6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值得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7 05:44 , Processed in 0.0940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