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0

转贴:刻录机巅峰之战:Z-CLV Vs P-CAV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538

回帖

898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898
发表于 2002-11-14 18: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刻录机巅峰之战:Z-CLV Vs P-CAV
 刻录机的成长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CLV模式(恒定线速度模式)、CAV模式(恒定角速度模式)、Z-CLV模式(区域恒定线速度模式)以及P-CAV模式(局部恒定角速度模式)的更替争斗史。
  由于在低速刻写时代,CD-R写入模式并不是很大的难题,因此当时的每家厂商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CLV模式。这种模式使刻录机在工作时由始至终都保持一定的线速度(传输率)来
运转,但这样在读内圈时,由于半径较小,因而刻录机必须加大马达的马力来提高转速以获得与外圈相同的线速度(在CD Speed中可以理解为读速不变转速逐渐减小),当马达转速太快时,巨大的发热量让本来就通风不良的电路板工作稳定性下降,盘片在高温下反射激光的效率下降,激光头读取数据的能力大打折扣,刻录机的噪音将无可避免,不仅不稳定,而且刻录品质也会不一致。因而,自16X刻录机诞生的那天起,盘亘已久的恒定线速度CLV模式便开始在光磁领域的淡出,为了延长光盘刻录机的使用寿命,达到无缝高速刻录,保证刻录成功率,人们开始采用CAV恒定角速度模式。
   CAV模式在读外圈和内圈时马达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在读内圈时只有改变提高线速度才能使内外圈保持一致,而在刻录机中改变传输率就意味着改变激光功率,所以CAV模式也基本为刻录机所弃用。因而在眼下的高速刻录市场,Z-CLV和P-CAV模式成为了游走江湖的不二法宝。
    Z-CLV(ZONE-CLV)模式是目前市场上为大多数品牌采用的刻录模式,其原理是将CD的内圈到外圈分成数个区域,在每一个区域用稳定的CLV速度进行刻录,在区段与区段之间采用CAV方式过渡,这样做的好处是减短了刻录时间,并能确保刻录品质,只是在此模式下,每一次切换速度时刻录过程都会有明显的中断。而P-CAV局部恒定角速度是将CAV与CLV合二为一,理论上是在读内圈时采用CAV模式,转速不变读速逐渐提高,在读外圈时读速不变转速逐渐减小,而实际上为在随机读取时,采用CLV一旦激光无法正常读取数据时,立即转换成CAV,具有更大的灵动性和平滑性。与Z-CLV相比,P-CAV并不依靠电机的转速来改变刻录速率,而是通过激光发生器的动态调整来进行速率的改变,因而这种刻录方式对光学控制方面的要求更为苛刻,其步进机械系统的要求也更为精确。P-CAV模式的应用最为典型的是YAMAHA,同时它也是刻录机行业首家推出刻录机与空片间兼容性测试技术(Optimum Write Speed Control最适刻录速度控制系统)的厂商,但似乎YAMAHA的国内市场做得并不十分理想。
 由于目前刻录机速度一路飙升,几何级倍增的读取和烧录速度已失去了太多意义,如DVD日渐取代VCD一样,再高速的CD-RW也将成为明日黄花,当价格不再成为问题时,DVD-RW也许是EVD-RW终将引领新的潮流。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下,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不变的道理是:技术永远位居第一,烧录的品质决定一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7 04:23 , Processed in 0.0825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