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查看: 116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黑镜头-沉重的历史! [复制链接]

UID
30451
注册时间
2003-9-2
帖子
192
精华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2-5 21:05: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美国 道格拉斯.马  虽然篵躵?!?br>   <1td955年,美国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从蒙哥马利市开始。当时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成为运动的领袖,他主张非暴力的斗争,在争取种族平等运动中 <秚a l鈋>幅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荣获年度大奖的照片,十分典 < html>
这幅作品中,一群男生在黑人学生后面出洋相,校方的两个护送人,神态也截然不同,一个是坚定神圣地履行职责,一个是很不情愿地鄙视态度,似乎代表了美国人中对废除旧制度的不同态度。令人起敬的是黑人学生脸上流露的庄重与自尊,她勇敢地走进充满敌意的校园,只是为了捍卫黑人受教育的神圣的权力


美国 罗伯特.杰克逊1963年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被刺,24日,被指控为凶手的奥斯瓦尔德在押解途中又被一家夜总会的老板杰克.鲁比刺杀。一时间,形势变得极为错综复杂,至今也没彻底侦破此案。但珍贵的历史镜头却再现了刺客被刺的生动情景。
  
  作者杰克逊在得知肯尼迪被刺后,预感到事情仅仅是开始而并没有结束。因为有这种意识,他便十分关注事态的发展,因而在鲁比突然刺杀奥斯瓦尔德时,他才能不失时机地揿动快门,在这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发生的因素。
  
  被刺而痛苦万分的奥斯瓦尔德正处于画面中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UID
30451
注册时间
2003-9-2
帖子
192
精华
0
2#
发表于 2003-12-5 21:13:34 |只看该作者
图中是6名被害者之一,他被24名暴徒追赶到一小巷的死角处,遭到众人大砍刀、匕首、棍棒加石块的攻击。在被折磨致死后,暴徒首领当众割断了他的喉管。此事发生在印尼暴乱后期,警方对此采取的惟一行动,是在私刑结束后,移走了受害者的尸体。
  
  印度尼西亚学生1998年5月中旬在雅加达议会大厦外集会,要求结束苏哈托总统的统治。在5月初,因为参加示威游行的学生被杀,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有着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背景的数万印尼年轻人聚集到一起,要求对腐败政治进行清算。5月21日,执政长达32年之久的印尼总统苏哈托辞职。在此之前,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屈服于抗议的压力。
  
  苏哈托的辞职并没有结束该国动荡骚乱的书面。当各个团体在为填补权力真空而明争暗斗之际,无法无天引发的混乱在全国蔓延开来。数千商人被抢、被杀。其中华人的产业及人身安全受到首当其冲的侵犯,许多华人妇女在骚乱中被有预谋地强暴,他们的家园被抢砸成了废墟。

美国)拉瑞.保罗斯 1966年
  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地摄影,有许多成为了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因为这些杰出的战地新闻照片,生动地、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罪恶,唤起了大众的良知,共同起来反对战争,从而为尽早结束这场罪恶之战做出了贡献。

  美国的战争决策者——约翰逊为此十分恼怒,他们说:“派遣到越南的记者既
不称职,也不爱国。他们不应该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提出批评,甚至连怀疑也不能有。”

  然而,富有正义感的摄影记者认为有必要让公众知道战争的真相。他们表示:“没有一种检查制度能够阻止大众毫无成见的心理,去真诚地反对赤裸裸的暴行,反对令人作呕的行为,反对来自越南前线的令人心潮起伏的悲剧。”

  这幅作品令人触目惊心。直躺在地上的伤兵,如同木雕泥塑,不知是死是活。头缠绷带的黑人士兵,茫然不知方位,不知向何处去?战争将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推向生死未卜的境地。

  据统计,赴越美军四十万,死亡四万,伤残者三十多万。

  拍摄战争的记者,也时时处于生死未卜的险境。但他们无所畏惧,仅在越南战争中,就有二三十位摄影记者,献出了生命。这幅作品的作者也在其中,他在越南朗那殉职。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0451
注册时间
2003-9-2
帖子
192
精华
0
3#
发表于 2003-12-5 21:19:46 |只看该作者
30、20世纪的非洲,似乎是生产天灾和人祸、枯瘦和饥饿、暴君和政变的大陆,如果说,权力和繁荣常在美国手中,哲学和富足是欧洲的专利的话,那么赤贫和动荡,则不容置疑地属于非洲。
  是殖民主义掠夺抑制了非洲。赤道阳光下的悲剧,是对人类理想和精神的讽刺。这意味着人类要实现理想、欢乐与富裕,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这幅作品中应该丰满的乳房像一个空袋子,应该活泼可爱的男孩像一个骷髅,惨不忍睹的形象让人们看到,还有人这样贫穷,还有人如此瘦弱。摄影师是怀着深深的同情去拍摄这些镜头的。他们说:“我们从事摄影这项艰苦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人们对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和反感的特别瞬间,而正是因为它被拍摄下来的时间才显得格外重要。那是1965年2月1日,南越西贡警察局上尉警官阮隆正在开枪击毙一个被认为是越共的嫌疑犯。这幅照片拍摄下的正是子弹打入越共头部的一瞬间。
  这幅照片令人产生对于法律思想的严肃反思:警官有无权力在未确认、未审判的情况下击毙嫌疑犯?这场战争值得去打吗?在南越,美国是在为民主和自由而战吗?

  随着这张照片知名度的升高,阮隆的声名越来越坏。他被免职后逃到美国谋生,仍不断接到辱骂与恫吓电话。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0451
注册时间
2003-9-2
帖子
192
精华
0
4#
发表于 2003-12-5 21:22:30 |只看该作者
法国夏特瑞城是一个小镇。在德国法西斯占领期间,一个法国年轻姑娘与德国人同居,并生下一个孩子。
  1945年,德国法西斯战败,法国光复。人们在欢庆胜利时,没有忘记雪耻亡国之辱。于是在赶走德国人之后,又把复仇之愤发泄到这个曾经丧失气节的姑娘身上:把她剃光了头,驱逐出城。广角镜头生动地展现人们因年龄、性格、身份、性别等不同而表现的情绪,这幅作品堪称“世像百态图”。

  卡帕的拍摄意图并非只是谴责这个“女奸”,更重要的是控诉战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破坏与疏离,控诉战争为人们带来的可悲命运。如果没有战争,这个宁静的小镇,绝不会出现这样的闹剧和悲剧。


找出一个婴儿>(美国)尤金.史密斯
  1944年3月美国最有影响的《生活》画报,邀请史密斯担任随军记者,随同部队一起开赴第一线。他以高度的热情、敬业的精神拍摄了在冲绳岛、琉璜岛、塞班岛攻坚战的壮烈场面。

  这是一幅既有战地气氛,又充满人道主义关爱的传世之作。

  经典激烈的战斗,部队在塞班岛登陆。在清理战场时,一个美国士兵发现了一个活着的婴儿。他小心翼翼地托在手上。人们不禁要问:谁家的孩子?上哪里去找他的母亲?是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这个孩子?是谁为人间带来这生命的威胁、无边的苦难?

  史密斯的摄影报道不只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更感人之处在于他对人生对命运的关注,唤起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0451
注册时间
2003-9-2
帖子
192
精华
0
5#
发表于 2003-12-5 21:32:13 |只看该作者
[B]苏珊.温丝特[美]纽约 1997年
1998年世界摄影大奖赛获奖作品
  只要有两个小时不注射海洛因,戈罗瑞娜就会发狂。发狂的戈罗瑞娜看上去很可怕,她会不停的撕扯自己身上的衣服,并在胸前的皮肤上留下斑斑血痕。她嘴里发出野兽一般的声音,扭曲的面孔上涕泪横流,有时还会在垃圾堆里不顾一切地滚来滚去。不难想象,在这种时候,戈罗瑞娜已不是朋友们所熟悉的那个戈罗瑞娜了。


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的,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象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0451
注册时间
2003-9-2
帖子
192
精华
0
6#
发表于 2003-12-5 21:34:50 |只看该作者
《在2001年6月准备进行葬礼的巴基斯坦难民男孩的尸体》 作者:erik refner(丹麦)


狂欢与死亡
枪声响过,四名学生倒在血泊中。 狂欢与死亡 约翰.保罗 [美] 加利福尼亚 1970年 1971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美国的执政者没料到这会成为一大讽刺,因为尼克松把1970年春季的一次军事行动叫做“总体胜利行动”。

这是南越军和美军向柬埔寨发动的联合进攻。面色阴沉的总统尼克松,1970年4月30日在电视上宣布“我们将不允许敌人躲在有利的庇护所里把上千个美国人杀掉。”

美国大学校园里的反应是意料之中的,而且是直截了当的:空前的抗议示威怒潮。杜克法律学校从一堵墙上把校友尼克松的照片撤下来。400多所大学因抗议活动而罢课,月初,10万多名学生直捣华盛顿,把白宫变成了一个武装兵营。

到了5月4日,星期一,这是一个令人欢愉的春天的日子,校园里到处绽放新绿。在群集于后备军官训练部大楼附近的士兵的警惕的眼光下,学生在课室之间来来往往。前—天晚上,已经有过一次打斗,有500名学生卷入,他们向警卫队员们投掷石块,150人被逮捕。

大约中午时分,有人敲起了不常听到的,只在足球赛季敲响的胜利钟声,大约1000名学生集合起来。

然后就这样(根据一位学生所说):一个军官,手执—支点四五口径的手枪,举起了一支“军人手杖”。手杖向下—挥,士兵立即开火。到底是确定下令开火呢,还是只因为士兵们认为自己会被冲倒才开了枪,这在随后的调查中—直纠缠不清。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四名学生倒在肯特大学的嫩叶初萌的树木下面。其中—名是女孩子。只不过几小时以前,她把—支花插在一个警卫队员的步枪枪筒里,对他说:“鲜花总比子弹好。”

新闻学系学习摄影学的大学生约翰.菲洛听到钟声响起来的时候,正在摄影实验室里工作。他在年鉴编辑室里借了一部照相机,便奔跑出去。途中他遇上一位带着长焦距镜头的朋友,他把它借过来。跟别人一样,他原以为警卫队员们只会开空枪,可是后来从取景镜中看到子弹打碎了—尊雕像。枪声响过之后,他看见杰弗里.米勒倒在30英尺之外的血泊中。这时候菲洛照相机里的胶卷还剩四张。“然后,这个姑娘走过来,跪在尸体旁边,发出一声撕裂肝肠的惨呼。这使我按动了快门。我并不是因为看见才作出反应的。”他知道他已经有了收获。他在胶卷上打了个“x”。这张照片使他在21岁便获得普利策奖。


来自拉马拉的男孩,巴勒斯坦》 repho媒体 jan grarup -丹麦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UID
7890
注册时间
2002-6-20
帖子
64139
精华
15
7#
发表于 2003-12-5 21:36:41 |只看该作者
很老的照片了

还是要支持一下. 谢谢楼主.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0451
注册时间
2003-9-2
帖子
192
精华
0
8#
发表于 2003-12-5 21:38:31 |只看该作者
《狗鱼正在吞食一条彩虹鲑鱼》 jim lavrakas-美国


175号航班飞机正在撞向世界贸易中心北塔,美国纽约,2001年9月11日》 aurova 媒体 robert clark -美国


曼德拉
南非卡普城的阿色龙地区,警察正在用皮鞭驱赶聚集在纳尔逊.曼德拉被监禁的波斯莫监狱门口的示威人群。
谁敢支持曼德拉
大卫.特恩利 [美] 南非 1995年
1994年4月底,南非举行历史上首次不分种族的全民大选,南非全民大选的举行标志着342年白人统治的结束和种族隔离制度的终结。在这次大选中,非国大主席曼德拉当选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在此之前,这位反种族隔离的伟大斗士有30年时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

大选前,南非一直是种族隔离最彻底的地区,对黑人来说,这个国家也是最黑暗的国家,他们的反抗一直被白人政权所残酷镇压。著名新闻摄影家大卫.特恩利多次前往南非,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个曾经不公平的国家所发生的惊心动魄的压迫与反抗的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0451
注册时间
2003-9-2
帖子
192
精华
0
9#
发表于 2003-12-5 21:52:34 |只看该作者
国 于达.帕索夫 1992年
  
  在二战中饱受残害的犹太人集合起来,用犹太人复国主义的思想统一行动,于1948年成立了以色列国,强占了巴勒斯坦的土地。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以色列不仅占领了英国所托管的巴勒斯坦的56%的土地,而且多占了22%。联合国在加沙建立起难民营,几十万男女挤在帐篷里等待回家。这一等就是四十多年。在等待中,他们除了罢工、罢市、丢石头、丢汽油弹攻击占领区的以色列士兵外,极端分子还主张以恐怖手段来实现收复失地的目的。武装到妇孺就是其中的具体步骤之一。
[img]http://www.szhome.com/new/uploadfiles/bbs/2003/12/04/2127984_36512.73.jpg]

1985年11月,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滚烫的岩浆、火山灰、融化的冰山积雪形成泥石流顺坡而下,淹没了山谷、吞噬了桥梁和村庄。这场灾难造成24000人残亡,还有数万人流离失所。
  
  当时美联社记者富兰克.福尼尔在现场发现一个名叫奥马伊拉的小姑娘,她已经在坍塌的屋板水泥中浸泡了60个小时。但是这个12岁的小姑娘仍紧紧地用双手抓住一根横木,苦苦等待着人们的救援。要救她必须用一台起吊机挖出瓦砾,抽干泥水,但是一时道路不通,起吊机运不过来。福尼尔深深地为小姑娘求生的勇气所感动。他一边与她攀谈,增强她生存的信心与力量,一边用破碎的心、颤抖的手拍下这令人心悸的镜头,以崇高的责任感向人们提供了现场的真实情况。等到水泵运来,奥马伊拉因心脏衰竭,已慢慢低下了头,带着对生命深深的眷恋离开了世界。这个触目惊心的镜头,使人过目难忘。从中感到人生艰难、生命可贵的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侵略,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抗击法西斯,苏联人民牺牲了两千万人,几乎第一家、每一户都有亲人牺牲。
  
  这幅作品拍摄于1942年,是在德国法西斯撤离苏联卡契城之后拍摄的。
  
  激烈的战争结束了,敌人撤走了,乡亲们涌到战场上寻找自己的亲人。在冰冷的、坑坑洼洼的、泥泞的土地上,人们在寻觅着、辨认着亲人的尸体。近景中那位抬起双臂号啕大哭的老母亲,似乎辨认出尸体正是自己的孩子。中景中正在弯腰察看的妇女,远景上默默致哀的人群,构成一幅悲痛至极的凄惶场面。
  
  作者从寻尸者的角度去拍摄这个动人场面。但是在当时只宜宣传苏联红军的英雄气慨,便没有机会发表。直至二十多年后,196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0周年,这幅作品才被拿出来展览。它不仅在苏联,而且在意大利、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纷纷刊登,反响热烈。作品以此来控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0451
注册时间
2003-9-2
帖子
192
精华
0
10#
发表于 2003-12-5 21:56:12 |只看该作者
人的生存离不开衣、食、住、行。这是生存的物质条件。这位年纪不小的码头工人,在这方面大约没有什么为难之处。然而人的生存还有“性”的需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成看的男人,“好色之心,人皆有之”。而由于收入、住房、时间、理想等等方面条件的限件,社会上便出现了许多“单身汉”、“独身女”。
  
  人性的上进性与乐观性使一切人生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且看这位强壮的中年男子,满墙贴的都是绝色美女,下了班,吸着烟,躺在床上,悠闲自得的一个一个地欣赏,岂不是很惬意的生活。这位来自下层的工人却深得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精神恋爱”的真髓,任爱心随意漫游。这是生活中颇具幽默感的一个镜头。


在世间万象中,用相机的取景框去截取恰当的空间,在人物千变万化的动态中,用快门凝固下一个瞬间的定格,这是摄影独有的纪实本领。
  
  年轻的柯特兹在街头抓拍人所常见的寻常景象,为人们留下认知生活与耐人寻味的生活场景。这位在街头流浪卖艺的音乐家引起了柯特兹的注意,他特别注重拍摄这位盲人的颜面,虽然是盲人,但从这张面孔可以看见充满自信与对理想的向往,柯特兹感慨地说:“如果他生在巴黎、伦敦、柏林,肯定会成为一位出色的音乐家。”
  
  作品的生动性还在于环境的烘托,同行的孩子与观望的孩子一前一后衬托出主体人物。


印第安纳马里恩私刑现场贝特尔.斯塔第欧〔美〕美国 印第安纳 1930年。
  
   人们像过节一样热闹,带着欢快的心情看着两个黑人被吊死。
  
  两名黑人被人们从位于印第安纳州马里恩的格兰德国家监狱中带了出来,绞死在了公共广场的一棵树上。他们被指控谋杀了 23岁的克罗德.底特尔并袭击了他的女友——19岁的玛丽.苞尔。照片上的两名谋杀者,左边是19岁的亚伯拉.史密斯,右边是18岁的托马斯.雪普,他们被挂起来一会儿便被绞死了。
  
  第三名嫌疑犯,16岁的詹姆士.卡梅伦也被带到私自处死嫌犯的现场。他看到了他的两名朋友被谋杀,但自己却逃脱了他们的命运。卡梅伦后来成为位于密尔沃基的黑人毁灭纪念馆的创建者和领导人。


恩.高米 法国 1974年
  
  在这个被社会遗弃的角落里,其混乱的景象颇令人不快,但她们与常人并无本质差别。其沉睡、挣扎、沉思和敌视不仅真实,而且更典型,就像照片构图所暗示的那样,她们只不过是活在一个我们无法了解的世界里。
  
  在1980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之前,杰恩.高米是第一位获得允许拍摄法国监狱内生活的摄影师。在此之前,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严苛的法律程序使外人不可能知道监狱里的详情,更不用说拍摄照片,而且法国的疯人院也禁止报道。由于杰恩长期关注那些被社会抛弃或被忽略的角落并对此作了大量的摄影纪实报道,因此杰恩获得了广泛的好评。20世纪70年代初,当公众抱怨监狱和疯人院“阴暗、肮脏和恐怖”而需要透明度时,杰恩第一个被允许用照相机拍摄监狱和疯人院。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0451
注册时间
2003-9-2
帖子
192
精华
0
11#
发表于 2003-12-5 22:02:20 |只看该作者
1985年7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杯赛上,喜爱利物浦队的英国球迷与支持都灵队的意大利球迷在比赛未开始时便开战了:石块、酒瓶如雨点般纷飞,谩骂声嘈杂,随后是近距离的棍棒、拳脚相加,体育场的看台乱成一片,场面甚是“壮观”。现场的警察虽然已经行动起来,但无奈“寡不敌众”,并未对这场骚乱起多大抑制作用。
  
  这个体育场有6万观众席,姆凯伯也坐在其中。突然间,他注意到骚乱的人群里有一点晃动,而且越来越明显,短短几秒间,随着“咔嚓哗啦”一阵雷鸣般的巨响,一部分看台倒塌了。几百名斗殴者随之跌进碎石堆中,其中包括30多名在骚乱中被打死的球迷和200多名被打伤的球迷


里.克拉克 美国 1971年
  
  这幅照片拍摄的是一个孕妇正在给自已注射毒品的情景。克拉克以一种近乎神圣的气氛来刻画这位孕妇的专心致志,因而使这一场景以及吸毒本身更显示出一种异样的震撼。
  
   1971年,美国摄影家拉里.克拉克的摄影集《图尔沙》出版。这是一本反映了60年代美国中部地区青少年的吸毒生活的纪实摄影画册,据说其影像冲击力不亚于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
  
  作为青少年吸毒集团一员的克拉克以其犀利、饱满、有力且富于动感的影像,真切地传达出他与他的朋友们的肉体与精神两方面的痛苦与郁闷。
  
  由于克拉克的自身参与,因此他在集团中的存在就不是被视为一种外来因素。也因此,他得以不受阻挠地深人、忠实地记录这群越轨者的最令人惊心动魄的生活实态。
  
  克拉克的这种忠于个人感受,排除既定价值观对观察与记录的干扰的纪实方法在此以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响应,并成为80年代以后盛行的“隐私纪实”


文森特.里尔 美 爱尔兰 1990年
  
  英国大兵的枪管被一个北爱尔兰妇女用手指捏住,面对这样的“暴徒”,年轻的士兵傻了眼。更难堪的是,一个小孩见此良机大摇大摆地在他们身后写下:滚回英国去。
  
  北爱尔兰的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的冲突由来以久。1916年的“复活节起义”唤醒了爱尔兰人的复国热情,经过长期的斗争,他们于1920年争取到了《爱尔兰法案》,把爱尔兰岛分为两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都享有有限的内务自制权,这为将来的宗派之争埋下了隐患。1949年4月18日,26个郡宣布独立,英国承认了爱尔兰共和国的身份。其余6郡仍归英国管辖,即北爱尔兰。
  
  每年六七月间都是北爱尔兰的宗教冲突多发期,因为占北爱尔兰人口大多数的新教徒在这一时期都举行传统的游行活动——“奥伦治大游行”,该活动是为了纪念新教国王威廉三世(又称奥伦治.威廉)于1660年打败天主教詹姆斯二世党人的博因战役。但由于游行要经过天主教聚居区,因此引起天主教徒的强烈不满,并屡屡引发冲突,导致局势紧张。
  
   1968年8月,“北爱尔兰民权协会”举行了一次要求公民权利的和平游行,在游行中部分警察与新教徒发生激烈冲突,随后整个秋季冲突接二连三地发生,暴力席卷了北爱尔兰,一个血腥的动乱时期开始了。
  
  英国坚持北爱尔兰的归属应取决于当地人民的意愿,因为占北爱人口三分之二的新教徒愿意继续留在英国。而天主教徒主张北爱尔兰脱离英国与爱尔兰合并。

弗兰克.鲁索 美国 1960年
  
  这个警察对待暴徒的方式颇具“暴徒式”的特征,它使人们转而同情那张被压扁的脸,进而提出人权和司法改进的问题。
  
   1960年3月15日,在纽约市的古巴大使馆前门发生了暴乱,两百名左翼的前自由战士殴打了被称为是“让古巴人民受苦的红色专政”的大使馆岗哨。警察平息了这场暴动,逮捕18人并且没收了他们的铁链和刀具。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UID
7890
注册时间
2002-6-20
帖子
64139
精华
15
12#
发表于 2003-12-5 22:11:23 |只看该作者
后面的没看过

不错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0451
注册时间
2003-9-2
帖子
192
精华
0
13#
发表于 2003-12-5 22:12:23 |只看该作者
也许我们都已经忘记,但是这确是真实!
大街上的空箱子犹如一个画框,将沃尔特描绘成一个独立的形象。现代乞丐的含义已经与过去有所不同。很多人是自愿的。19世纪浪漫主义思想所提倡的人道精神,在美国这种发达国家已快成为多余。应该承认,他的吃相里有种满不在乎的劲头,因为他饥饿的面孔不是来自肚子,而是来自情绪。他们自视为


纪念日
衰老的双手久久不肯放开冰冷的墓碑,其实这张照片最好的题目应该叫“爱情”。因为原标题“纪念日” 完全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待这种情感的。但这位夫人所回忆的绝不仅仅是战争的创伤她深埋的脸庞也诉说着如烟的往事。 “……我从那里经过,看到这位夫人,她好象一直都在抱着墓碑,然后放开了,于是我找了一个位置,使用长焦距镜头,等了几分钟她再次抱着那个墓碑时,我拍摄了六张照片,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隐私的场面。”斯沃说,他放下相机,等在墓地外面。当那位夫人走出来时,他朝她走去,对她说“我拍了您刚才拥抱墓碑的照片。我想问您是否允许发表这些照片。”夫人同意了。后来我接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打来的电话,他们其中有些人说我们一直都在那样做,抱着丈夫或父亲的墓碑,我们能理解那幅照片,能感受到那位夫人的感觉


在纽约105街区,一个小流氓将枪直指摄影家的镜头。他只有11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克莱因回忆说:当然,他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这一瞬间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


无论意识形态怎么变,人类始终需要来自宗教的安慰,下士约瑟,罗德里格斯在神甫和死亡面前已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政治倾向,他虔诚的脸上只有对主的终极祈祷和对人间冲突的蔑视。……我能看见后面站着几个“胡子兵”他们正在等着结束仪式,好可以继续做自己的事,去枪毙这个人。


方圆几公里的地方充满了尸体腐烂后的令人作呕的臭味,营地工作人员将搜集到的尸体放入万人坑中。他们不得不把边上尸体用力向坑中推,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我看到了地狱般的景象:在一片相当于几个足球场大的地方,到处是一具挨一具被老鼠啃的残缺的尸体”“大部分尸体都骨瘦如柴,证明在死前都受过长时间的饥饿。” 在巨大的万人坑中埋葬这些腐烂的尸体,用不着考虑这些死者中多少人是杰出的或者是平庸的。在这里,人性的尊严,及人存在的意义摇摇欲坠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0451
注册时间
2003-9-2
帖子
192
精华
0
14#
发表于 2003-12-5 22:15:59 |只看该作者
一个军的士兵在枪毙一个叛军,他的枪尽量接近敌人的脸。子弹过后,那面孔就像西红柿汤一样无法再看了。墙后面的几个看客似乎对此感到开心,这种场景他们已经司空见惯了。这是利比里亚军方在内战晚期的做法,为了更严酷地处罚叛军,他们决定在执行枪决的时候对准头部,以表示的不妥协


一个以色列士兵在哭泣,他的同伴安慰他,一个巴乐斯坦人在向远处走去,一群士兵警惕看着他的背影。一个小女孩从灰色的画面中穿过,没有人注意到她漂亮的面孔和天使般的白裙。


旧日的光辉
浓浓的阴影好象正漫过她的鼻梁,使她暴露在光线中的半张脸也备显神伤。美停在一个界限上那也是语言的界线。这张沉默的肖像在令人产生对于时光的遐想的同时也忘记了时光。因为时光浮现它唯一的意义:感动。摄影师除了脸之外什么都没给我们留下,没有背景,没有表情,没有题词或说明,甚至没有这个女性的名字但她的美却似乎告诉我们了那个年代的一切:战争,铁幕,独裁,爱情,艺术,理想和孤独…… 她那种略显忧郁的表情比那些欢笑具有更多的含义——她处在一种伤感却宁静的状态,并且无言……


作者是《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记者,听到火警后,他连忙开车赶到现场。一边朝火场跑,一边把携带的两台相机调好光圈和快门,同时观察着着火房屋的情况。
  
  紧张中,一名消防队员正跨到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等待救援的两个女孩——19岁的黛安娜和3岁的蒂亚娜。
  
  作者用镜头密切地注意每一个下落的东西,没想到却拍摄到了这桩惨剧的全过程。
  
  第二天,这组照片见报后,波士顿居民大为震惊。人们被激怒了,强烈要求当局采取措施,检修这些不太平的太平梯。波士顿在24小时之内对全城的楼房进行了检修,以使人们的生命得到可靠的保障。
  
  这幅触目惊心的照片,令人目睹了惨剧的过程,显示了摄影纪实警示社会的强大力量。
  
  这组照片荣获了美国普利策新闻照片奖。其中这一幅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年度赛中被评为最佳新闻照片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0451
注册时间
2003-9-2
帖子
192
精华
0
15#
发表于 2003-12-5 22:17:53 |只看该作者
1937年5月,德国“兴登堡”号飞艇顺利飞跃大西洋,正要在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基地着陆时,因撞击建筑物而爆炸起火。
  
  这一灾难是人类的悲剧,更使德国国家尊严严重受损。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飞艇曾经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意味着将来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驾驭天空。30年代,由于飞艇的成功,德国人曾经认为未来的天空将是他们的舞台,就像英国人从前称霸海洋那样。“兴登堡”号是飞艇中最好的一只,然而却如此惨败。当时,这一事件被22架电影摄影机和许多摄影师拍摄下来。因为大家早就架好设备,对准天空,要拍摄它成功着陆的镜头,却未曾料到拍下这一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幕。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人们头脑中牢记着这个画面,这惊心动魄的瞬间。由此也可以看到摄影化瞬间为永恒的独特魅力。


美国 洛高.莫洛比托 1967年
  
  事情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7月17日早晨,电线工人兰度.赞比安到杰克逊维尔市进行例行检查时,碰到了一根活的高压线,立刻被电击得不省人事。在附近工作的工人马上跑过来抢救。
  
  画面上是最先跑过来爬上电线杆的工人汤普逊。他发现赞比安已经窒息,马上用口对口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抢救。随后的工人上来一起把赞比安救落到地面,送往医院,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赞比安的生命。
  
   这是拯救生命的一吻,这是伟大的一吻。
  
  作者洛高.莫洛比托是一名有经验的记者,当他走在路上时,听到人们惊慌的叫喊,便马上跟着跑了过去,观察事态的发展,最终拍摄到这幅感人至深的照片。
  
   让世界充满爱,这个镜头让人们看到人间深深的爱。
  
   第二年,这幅作品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大奖。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UID
7890
注册时间
2002-6-20
帖子
64139
精华
15
16#
发表于 2003-12-5 22:22:22 |只看该作者
强!!!!!!!!!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0829
注册时间
2003-9-16
帖子
31343
精华
0
17#
发表于 2003-12-6 02:37:20 |只看该作者
从中看到了人的生命权的重要。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0451
注册时间
2003-9-2
帖子
192
精华
0
18#
发表于 2003-12-6 13:07:36 |只看该作者
历史告诉我们太多太多,让我们也思考很多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9
注册时间
2000-12-21
帖子
1270
精华
5
19#
发表于 2003-12-13 18:21:43 |只看该作者
极力要求置顶!!!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6958
注册时间
2002-12-9
帖子
153
精华
0
20#
发表于 2003-12-13 19:23:00 |只看该作者
好照片!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