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65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09-3-20
- 阅读权限
- 210
- 积分
- 18466
- UID
- 3080
- 注册时间
- 2001-9-22
- 帖子
- 14089
- 精华
- 3
|
- /-=2003.06.24.highot=-/Subway.地下铁
复制代码
![]()
原 片 名:Subway
中 文 名:地下铁
出品年代:1985
IMDB链接:http://us.imdb.com/Title?0090095
IMDB评分:6.3/10 (1,685 votes)
国 家:法国
类 别:罪案/剧情/爱情/惊栗
导 演:卢 贝松 (Luc Besson)
主 演:Isabelle Adjani .... Helena
Christopher Lambert .... Fred (as Christophe Lambert)
Richard Bohringer .... Florist
Michel Galabru .... Commissioner Gesberg
文件格式:XviD + MP3
文件大小:1CD 49*15MB
视频尺寸:576 x 240
影片长度:102 Mins
对白语言:法语
字幕语言:外挂中/英文
内容简介:
为了不让黑帮老大夺回机密,小偷弗烈德(Christopher Lambert饰)于是将文件藏在法国的地下铁。走进了地下铁后,弗烈德慢慢地发现这个地方的多样及复杂,在地下铁的世界中,从小偷到音乐家都有,每个人都无所是事地到处游荡著....在弗烈德试著将文件卖掉的同时,他竟然爱上了来买文件的女人海琳娜(Isabelle Adjani饰),可惜她对弗烈德并不感兴趣。后来紧张的情况终于发生了,在杀手追杀,警察全面搜索地下铁的同时,弗烈德也陷入了两难的局面...
本片有连环漫画式的风格,简扼的对话,是通俗的警匪片,但在色调方面却带著巴洛可的缤纷原色(蓝与红),观众可以感受到卢贝松所谓「玩笑,游戏」的意味。本片是卢贝松初次结合强大的演员卡司,如伊莎贝艾珍妮、尚雨果安格拉、尚雷诺及克里斯多夫蓝伯特等人,为一部精彩可期的佳片。
吕克贝松显然是颇能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寻找平衡的导演。从早期的‘碧海情深’‘尼基塔’到后来的‘第五元素’‘圣女贞德’,无不是艺术与票房双赢,口碑和收入俱佳的好作品。
地下铁,又一部讲反社会少年的片子。从片名当可看出,这是一群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古惑少年有很多种拍法,就像官兵抓贼有许多版本。本片是笨官兵和聪明贼的追逐,警察们一次次跟在‘滑轮小子’屁股后赶的气喘吁吁,而‘滑轮小子’的利落身手矫若游龙,一如生命以飞鸟的形式存在,滑翔长空,自由不羁。
在此,我们的同情心轻易投奔向‘滑轮小子’们,而把嘲笑的目光留给愚笨官兵。
弗莱德偷了富商的重要文件,逃入地下黑暗世界,结识‘滑轮小子’、卖花人等一群生活于此的边缘人类,并融入他们。但他的致命伤是他心里有太多的爱情。他爱富商那美丽而忧郁的妻子,他爱音乐,他爱炸开一只保险箱后狂奔的速度和心跳,仿佛爵士乐手急促的鼓点、敲击大地敲击生命,敲击自由。
影片当然还有严肃的主题(恩,中心思想来了),如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权利、他们与正统社会的关系及相互作用、边缘人类的手足患难和灼热爱情,让富商们的金钱世界相形苍白自卑到死。
。荷是吕克贝松表现重心并非指控,他的浪漫手法使本片更象一出带即兴性质的爵士小品,而非悲剧。象吕克贝松其他片中主角,弗莱德也有一双温和坚定、微讽迷惘的眼睛-----他清楚自己拒绝什么,所以他坚定他嘲讽;他不知道自己的狂奔要奔向哪里,于是他迷惘。当他身穿黑色晚礼服站在地铁轨道边,地铁呼啸而来,海伦娜惊叫一声:不!-------他轻松一笑纵身跃下,遁入黑暗再不回头。那难以形容的洒脱和翩然让我心生羡慕:法国片中的古惑少年都如此浪漫而从容啊;而吕克贝松是那么喜欢让音乐与剧情相互交错相互推动。在地下,一群落魄者组成的乐队,当黑人歌手唱出第一句音符,周围一下静止,只有那歌声,温暖如春夜花开,如你能想到的最深的拥抱;一切都静止了只有弗莱德出神的笑容,幻想与海伦娜执手到老。那幸福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歌声啊!使最古板的心灵都有一点点渴望,渴望心生双翼在音乐里飘来飘去飘来飘去,盘旋成透明温暖的风,所谓欲望。
也许他不安的心只有在音乐里才被安慰,就像黑暗才是他的容身之所;我们可以有一千个理由说服自己融入社会不再拒绝。可是,音乐如此纯粹而美好,映亮曾经理想中最遥远的远方,使我安于现状的心羞愧欲死、跃跃欲翔。
飞,如果不能在阳光下现实中为人们所接受,那就到黑暗中音乐里翩然而翔吧!在地下------何尝不是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如果灵魂感觉精彩?
海伦娜在贵夫人头衔下、珠光宝气后是一颗狂野的心。
虽然她动辄拿枪吓唬别人的样子可爱而戏剧化,虽然音乐会奏响后她大闹警察局的场面略显夸张而滑稽,虽然在这部蓝调小品中她只能是弗莱德爱情幻想里绝美的遥远星光、滑轮小子模糊温馨的暗恋舞伴-----然而,千头涌动中她逆人潮而上,从那一刻开始,我们的情绪跟她融合。用她的眼睛看到弗莱德的狂喜、中枪、一震、然后,慢慢跌倒-----而台上,弗莱德不惜拔枪抢劫终于筹办的演唱会上,爵士乐正唱到最高潮。
仿佛生命的激情在一路长跑后喷涌,在激动人心处哑然、在华彩中落泪,弗莱德的生命,如烟花盛开转瞬成灰。
相信有许多人知道这部片子的结尾。或者,如果您够经验,当海伦娜与弗莱德在人潮中相互寻找接近欣喜无限,您就知道:有一个人要死了啊。我便是如此判断并暗暗等待弗莱德的死神。然而枪声还是震出了我的眼泪,犹如被人当胸一击,好象我就是那奔向幸福的追梦人,被现实的残酷粉碎了梦境;那段生离死别,连续正反打镜头的运用,每一个特写都恋恋深情,感觉海伦娜的哀恸欲绝如海潮拍岸,而弗莱德的宿命是浓雾中迷航的船只,无可奈何的熄灯降帆。
然而,眼泪来不及流下也就干了。就像这部小品式精致的浪漫影片,控诉的不够彻底、黑暗的不够彻底、绝望的不够彻底,就连悲痛,都不那么彻底。
不知道是吕克贝松的矛盾或是传统,他表现边缘群体,而他们的价值观却是正统而可敬。当片尾那首美到心碎的午夜蓝调再次响起,唤起片中弗莱德对家庭的渴望。一幕一幕、一格一格,碎成河面星光无数,久久不息。
我习惯把最喜欢的镜头留到最后。
当台上歌声依旧,人群纷乱,海伦娜极力挣脱着丈夫的手下------静静躺着的弗莱德、张开嘴、无声的歌唱:叭、叭、叭。仿佛离开水的鱼、拼命跃到空中完成最后一此飞翔最后一次拍打-------那一刻,我想我握到了生命的心跳:灼热、沉重、然而跳动有力:叭、叭、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