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查看: 3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的精英阶层整体化过程是如何完成的--25年后重新回溯“邓小平过程” [复制链接]

UID
1936
注册时间
2001-5-27
帖子
325
精华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24 04:07: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者:老田

在网络上和学者群体中间,关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争论持续不断,争论的双方最
后往往最后难免意气用事。倒是毛泽东毕生信任的人民群众最具有民主意识,没
有陷入这种无谓的争论和相互诋毁的俗套,他们总结说“毛泽东代表穷人,邓小
平代表富人,×××代表坏人”。看来不是那些民主贩卖者最具有民主素质,反
而是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在自己的谚语中间,最能够正视事实和对垒阶层的利益和
意愿,并且愿意容忍不符合自己利益的评价存在,完全没有表现出自由主义者在
网络论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非压迫对方承认自己的感受不可的“民主法西
斯”劲头,体现出一种真正的民主素养。

从1976年毛泽东去世之后,中国进入后毛泽东时代,这个时代有一个约定俗成的
名称叫做“改革开放时代”。许多人把这个时代定义为是一个经济制度和政策的
变革时期,同时还说缺乏相应的政治制度改革配套,换言之,改革是一场经济改
革而非政治改革,邓小平的总设计师地位显然就被赋予一个经济政策的设计师位
置。然而事实刚刚好相反,中国最近二十多年的改革过程恰恰不是一个有“预先
设计”的单纯经济制度变革过程,而是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具有明确方向与目标的
政治变革过程,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恰恰是一个政治变革的
配套政策手段。

无论是改革过程的依靠力量,舆论动员过程,还是改革的服务目标和方向,在与
毛泽东时代对比之构,都是一个主动自觉的政治变革过程,最近25年的经济政策
的变换,是为了服务于政治目标。如果简单地加以概括的话,毛泽东时代是要求
一切从多数人的利益出发,为了保障多数人利益的实现,必须在政治和经济上抑
制精英阶层走极端;而后毛泽东时代恰恰相反,是一切为了少数人利益的快速最
大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抛弃多数人的基本利益保障制度,寻求一种有利
于少数人的财富分配方式和社会制度构架。按照今天已经公开的小秘密,就是邓
小平先生的两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好起来,走一段资本主义。”
有人形容现实的政治过程是“关于瓜分全部国民收入的一场拔河比赛”,这一场
拔河比赛的竞争双方是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很显然平民阶层人数占
据绝大多数,如何在竞争意志和组织程度接近的情况下,精英阶层是必然要失败
的,国民收入分配将最终有利于多数人。为了保证精英阶层能够最后胜出,在国
民收入分配中间取得满意的份额,就必须让平民阶层丧失竞争意志,自动放弃参
加比赛并出力拔河,或者让平民阶层无法凝聚自身的意志和力量,协调一致地参
加比赛。因此精英阶层需要告诉平民阶层,参加拔河是毫无意义的,只能带来混
乱和损失,最理想的状况是不要关心和政治和竞争问题,单纯注重日常利益的增
进。在政治上让精英阶层充分团结起来,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的高度整合
,同时尽可能瓦解平民阶层的竞争意志和组织能力,这是确保精英阶层在政治拔
河比赛中间最后胜出,从而得以分得国民收入大部分的可靠保证。中国叁种精英
群体的整体化过程,显然就是一个阶级意志的凝聚过程,也是一个组织化程度提
高和竞争力量急剧上升的过程;而让平民阶层在组织上完全分散化,并通过舆论
引导让他们不注意政治上的“拔河比赛”从而损失竞争意志,就是一个削弱平民
阶层意志和力量的过程,中国的国民财富和资源分配政策就是最后根据这个阶层
力量对比变化来决定的。换言之,是政治上决定了力量对比,然后在经济上去实
现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厘定,是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了经济政策和制度的变
革。邓小平让精英阶层关注政治,政治上需要整合才能取得胜利;让平民阶层去
关注经济利益,而在利益上是存在竞争关系的无法实现整合,本身是一种高明的
政治谋略和意识形态战略。

实现中国精英阶层的整合过程,同时转移平民阶层的关注方向并瓦解他们的政治
竞争意志,这个过程最后决定了中国精英阶层对平民阶层的巨大竞争优势,这样
一个政治转换过程的完成是邓小平主导实现的,因此可以命名为“邓小平过程”


为了取得平民阶层的信任,通常的舆论战略很难奏效,毕竟是“事实胜于雄辩”
,为此需要进行事实的教育,需要进行“喂奶”行动,实施布热津斯基提出的“
奶头乐”战略。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首先是动用国家财政给农民的粮食涨价,19
79年粮食急速提价22%,接着是大面积给工人发奖金和加工资,胡耀邦曾经给四
川的赵紫阳私下打电话,告诉他发放奖金是“政治任务”。虽然财政有限,不可
能长期让下层受惠,但是有一个短期效果也就够了。而且也不需要长期给予老百
姓以实惠,目的只是需要老百姓在事实面前信服“参加政治上的拔河比赛是一个
错误”的光辉论断。我们注意到改革舆论是从清算文革的混乱和黑暗开始的,并
且始终是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的原则,实际上并非意味着从此政治就不重要
了,恰恰相反这是非常高明的政治策略。今天中国主流知识精英据以认为改革是
一场纯粹的关注经济问题的改革,除了说明他们对今天的政治利益感到还有需要
提高的空间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实际上并不明白真实的政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或者说他们并不清楚如何要搞政治,应该从何处着手。相反,邓小平就没有任
何幻想和错失,显得十分高明和干练,虽然他进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变换,
但是言说方面却始终不谈政治,今天有人把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线索概括为“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叁个有利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舆论虽然按照邓小平关
注的中心问题展开,并长期集中在经济问题上,但是改革过程完成的确实政权基
础和服务对象的转换,这个舆论与事实的脱节,不是如何清链诸蠢材所言是一个
错误,实际上正相反,体现的是非常高明的政治手腕和谋略□□只有在竞争对手
不注意的情况下完成竞争过程,才能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益。
邓小平还尤其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始终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与胡耀邦这
样的蠢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据龚育之的回忆文章,邓小平非常清楚如果否定
毛泽东将会给政权的合法性带来困难,从根本上动摇政权的基础,官僚精英群体
将失去自己占据优势地位的依据,所以不能放弃最好是垄断毛泽东旗帜(坚持完
整的毛泽东思想)。一个聪明的继承人总是不会放弃对“债权”的继承,而需要
抵赖的只是“债务”,毛泽东旗帜是中华民族解放的象征,也是平民阶层政治经
济地位上升的保证,这在老百姓中间是无可替代的,抓住毛泽东旗帜精英阶层就
能够廉价获取老百姓的信任,减少许多说服与压服工作,而毛泽东时代对老百姓
的“解放承诺”与“合作进步路线”对精英阶层而言当然就是一笔债务。邓小平
先生非常清楚债权和债务的区别在什么地方,而胡耀邦却不清楚。1970年代后起
,一个名叫吴亮平的人,是胡耀邦先生家里的常客,在1978年开务虚会的时候,
吴亮平根据与胡耀邦先生的“一致意见”在会上大讲毛泽东就是秦始皇,这个会
议的参加者多数是官僚精英群体和知识精英群体的上层,许多人在文革中间特权
曾经受到过限制,优势地位也一度摇摇欲坠,因此从个人感受出发许多人对毛泽
东不可能是没有意见的,在这样一个出席会议的阵容里面,要为全面否定毛泽东
造舆论当然是容易的,最后被邓小平出面讲话制止。今天一些没有见识的“高人
”如王力雄辈,还在抱怨邓小平没有抓住1980年代的有利时机,在中国全面摧毁
毛泽东思想,结果给今天带来困难,看来这个人的见识也不比胡耀邦更高,完全
不清楚债权和债务的根本区别。

完全可以认为:除了邓小平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具有足够清醒的头脑和适当的
政治智慧,在中国短期内促使精英阶层整合过程的完成。如何没有“邓小平过程
”的完成,就没有中国精英阶层相对平民阶层在力量对比上的巨大优势,没有这
个优势作为依托,那么朱□基在九十年代进行的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的四大
改革,是不可能那么顺利完成的,从而使得今天的精英阶层感到如此心满意足,
而老百姓却怨声载道。

二○○四年二月十九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