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查看: 12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电视歌手大奖赛的若干问题的看法(转两个帖子,欢迎大家讨论) [复制链接]

UID
6007
注册时间
2002-4-14
帖子
881
精华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2-7-29 11:56: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关于评委、主持人及歌手的若干问题的看法

1)评委:

基本都是尽全力了,他们珍视央视给予的机会,尽力拿出自己的评判水准,但至于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是自己的造化本来就如此;压力环境下尽量公正;难免观众见仁见智;但有一人表现的例外:余秋雨先生。此公文学修养也许高深,造诣匪浅,著述算丰;但毛病是:不知天高地厚,天外有天。具体表现为:点评该长时惜墨如金;该短时却长篇大论。歌手答错时点评,答对时也要来几句。往往搞得象他在对牛弹琴,而歌手却丈二和尚,不知所措。我敢说:众歌手对余先生是烦之又烦、怯之又怯。因为他毕竟操拿1/2分的涨跌大权!对余先生,送他几个字:可笑、可悲、可叹、可恨!因为他不仅戏耍了歌手,也愚弄和误导了整个可以被误导的千万观众!
如果说让我们由评委看到歌手大奖赛还有公正、尊严、知识和愉悦的地方,那当属滕矢初等不少的评委的不俗努力。这里就毋庸赘言了。

2)主持人:

女主持(抱歉,名字没记住),表现正常。
张政先生,令人跌破眼镜。主要问题:
天生不是做这行的,所以,他主持时,自己难受,害得别人跟着他操心和难受 (朱军比他应该好多了,但估计是因上次也没搞好,串词不适宜,就被换了)。
该放松时假正经,该严肃时抖玩笑。
做过主持的都知道,大场合,很难撮合;天生的主持人是什么样的?是会放又会收的人。可,张政呢?放出去了,时间一到,呼里哗啦,想收却收不回来;所以,又容易走极端:干脆(这回不放了!哈哈)然后,你会看到,是鸦雀无声的尴尬。
(有时候,看他和宋老师有点像,但人家宋老师是那一代人)。
这时候谁最急?是导演!也是我们这些闲操心的放下什么都不干的人最急!!所以,他(主持)和他(评委),做不好本职,我们能不和他们急吗???

3)歌手

最后说歌手,是因为歌手是最应该值得说但在这里又不得不少说的(原因就是那些本不该费笔墨的让我们揪了大片的心)。歌手歌唱的好坏,评委、观众一目了然,观众基本认同,歌手自己也服气;最让他们和我们中的一部分来气的就是知识题了。不管歌手素质高低,答上答不上,答对答错,都是自己的运气(自己抽的题目)使然。不服不行。要求他们答对哪怕是最起码的知识问答,就有点象要求我们唱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不能怪他们,同志们,真不能怪他们/她们。他们/她们能够在艰苦的地区、众多的对手、失衡的教育培养体制下走到今天、走到央视,已经值得可歌可泣了!
所以,同志们,让我们有点耐心,多点理解,挥洒爱心,继续关注大赛吧!
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仅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得来的,更重要的是学习和相互学习!

最后,说点有些人不爱听的关于对以后大奖赛的看法:
1)象余先生这样的人,适宜写书让喜欢读他的书的人(比如马兰)去读;绝不能再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了(我其实很景仰他的精神,但非常遗憾,他的精神在这样的场所不为我所欣赏);
2)大奖赛的评委以后应该散坐在观众席中,通过电子记分方式打分;这样可以避免分数雷同或相近;
3)分值拉大,最低可以60分,最高90多分。

很多感慨,以后有时间再叙。

欢迎指正批评。

鲁汶

luwen123456789@sina.com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UID
6007
注册时间
2002-4-14
帖子
881
精华
2
2#
发表于 2002-7-29 11:57:17 |只看该作者
琵琶反弹:谁在嘲笑歌手素质?

2002年07月29日09:03:16 北京青年报 潘凤亮


  “……大屏幕上明明唱的是‘人说山西好风光’,如果你睁着眼睛愣说这是‘河北’的歌曲,那你的那个‘艺术’又体现在何处?连智商恐怕也值得考虑一下吧?……”这无疑又是一记警世钟,是敲向参加电视大赛的青年歌手的。按照这位警世者的逻辑,一个人只要稍有常识,就应该知道:凡是说“山西好风光”的除了山西人就不可以有第二个选择。
  
  不少“有识之士”都在为歌手们的文化素养而痛心疾首,似乎不懂常识甚于洪水猛兽,此人歌唱得再好也等于一无是处。至于没有常识的人为什么歌会唱得这么好,他们却一点不感到奇怪,更不会因为自己歌唱得不好而觉得羞耻。常识是什么?常识并非独立于某学科之外,而是分别归属于各领域和专业的普通知识。常识与专业不可分割,常识各有专业归属,如果连这点常识都不懂,又凭什么去评判别人?

  全知全能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不曾有过,而且也是绝对没有必要的。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个性的创造。知识再多也不过是在重复别人,而创造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爱因斯坦发出了“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的慨叹。到底哪些知识能够成为创造的基础,是要具体对待,因人而异的。如果爱因斯坦也去研读“三国”、“红楼”、唐诗宋词,他哪还有精力去研究相对论?
  
  还是回到现实,再来说这届歌手大赛。据说是这些文化素质题都限制在初中和小学水平,有些题甚至3岁孩子都能回答。殊不知死记硬背的所谓“知识”是有遗忘规律的,越是早年的常识越容易遗忘,所以偶尔大人抓耳挠腮孩子脱口而出也无可厚非,孩子的世界和成人是绝然不该相同的。另外,还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文化素质考核的出题者自以为的“观赏性”大获成功,“从不关注这类节目的观众,也坚持每天收看。他们不是看歌手的演唱,而是专门看歌手答题。歌手一唱,他们就该做饭做饭、该洗衣洗衣。歌手一答题,他们就瞪着眼睛等着歌手出丑,然后开怀大笑”。这些被称之为“拥有常识的忠实的电视观众”、“还懂得‘文化’重于‘艺术’的普通人”,真看不出他们的素质比歌手高在哪里。出题者还在为自己制造的“畸形观赏”而沾沾窃喜,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
  
  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权威的手中,文化素质考核除了能提高收视率以外,到底还有多大价值并不像一些人臆想的那样。任何一点常识,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会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之的过程,都会有一个由“吴下阿蒙”到“士别三日”的飞跃。我们还是尽力少些“自说山西好风光”,真正的好风光还是来自于别人的口碑。奉劝权威们也不要急于封杀别人,不妨想想自己的另一面,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你才不至于总夸自己好风光。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