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277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9-1-12
- 阅读权限
- 130
- 积分
- 6907
- UID
- 9433
- 注册时间
- 2002-7-24
- 帖子
- 5302
- 精华
- 1
|
历史该怎样铭记:写在南京大屠杀65周年纪念之际 重点点击:让友好合作与时俱进
三十年来,在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达到了中日关系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广度和深度。1978年两国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使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从法律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保障。1998年******主席作为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中日两国发表了关于建立共同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为中日关系的发展确定了方向。三个政治文件确立了两国在政治上的重要共识和指导性原则,为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
中日经贸合作关系给双方带来重要利益,已经成为整个中日关系中最活跃的部分。去年尽管世界经济低迷,中日双边贸易额却高达87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日本连续8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我对外出口中,日本是我精密仪器、煤炭、石油、无机化学品、肉类、水产品、蔬菜、谷物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在我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据日方统计,今年上半年日中贸易额达到451亿美元,同比增长3.4%,而同期日本对其他国家贸易额减少了10.3%。日本对华提供的日元贷款和ODA(政府开发援助)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两国经贸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毋庸讳言,由于不时受到各种干扰,三十年间中日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既有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多年存在的问题,也有贸易摩擦、领事纠纷等新近增多或突发性的问题。中日两国体制各异,国情不同,出现差异和歧见是正常的。但是,对于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言行,受害方当然不会坐视;对于一时误会而产生的争议,双方可以通过冷静协商妥善解决。“树欲静而风不止”,指望噪音和干扰销声匿迹也是不现实的。
******主席在不久前就中日关系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总结中日交往的历史,展望中日友好的前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他还强调说:“在充满希望的21世纪里,中日两国应该更好地和睦相处。中日两国人民毗邻而居,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友好。两国作为本地区的重要国家,应该为亚洲的振兴加强协调和合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友好、不合作。”
于青《人民日报》
有理有据:苦痛不能戏说搞笑
南京大屠杀65周年纪念日到了。
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祭奠广场上,一条印有大屠杀幸存者和重要证人脚印的铜版路开始铺设。报纸上发出一张65岁老人周文彬的脚印照片,当时还是婴儿的他,被日军的子弹打掉了三个脚趾。
同样是在南京,以大屠杀为历史背景的电影《五月八月》还没有上映就刺痛了许多人的心灵。这部电影的广告招贴画,主题为“第一部揭露中国女性被奸杀的南京大屠杀电影”。
假如依样画葫芦,美国犹太人斯皮尔伯格的影片《舒伯特的名单》,就应该被定位为“第一部揭露犹太女子被迫裸体进入毒气室的纳粹集中营电影”了。中国人遭受了屠杀,并不是特有的,但把表现屠杀的影片定位为“第一部奸杀电影”却是特有的。
北京有过以鬼子兵装束打扮服务员的餐馆,广州有过以汉奸装扮进行服务的酒店,噩梦醒来果然便是心神俱爽的早晨,寓教于乐也好,寓乐于吃也好,反正“鬼子”“汉奸”担当了娱乐众生的重任。我们遭受过侵略,并不是特有的,把侵略转化为娱乐活动却是特有的。
南京沦陷时是中国的首都,侵略者以尽兴杀戮庆祝“中国的覆亡”。南京作为中国的象征而承受杀戮,南京军民作为“支那人”的代表而血流成河。但印象中,纪念大屠杀的似乎只有南京,其他的城市没有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如果南京大屠杀也存在一个“定位”问题,可以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它不过定位为南京城的“城难”。我们有过国难,这不是特有的,把国难缩小为“城难”却是特有的。
今年早些时候,南京还提出了“大屠杀纪念馆欲改名‘国际和平中心’”的建议。提出建议的是南京市部分政协委员。他们认为“值得纪念的并不是‘大屠杀’本身。纪念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世界和平的重要基地,改名为‘中国南京国际和平中心’意义更为深远”,这一建议因受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搁置。不过从建议的出现,还是可以看出,即便在屠城之地,大屠杀是否值得纪念也有了新的意见。
在中国,“光荣”和“胜利”的纪念,多是大张旗鼓,而惨痛与失败的纪念却是少的。惨痛本身是不值得纪念的,光荣与胜利才是值得纪念的,这种想法正是惨痛的纪念少而收敛、光荣的纪念多而张扬的原因。多少创深痛巨的历史,因而渐渐化作娱乐的源泉、笑料的仓库。
人不能也不必永久沉浸在苦难创痛之中,走出历史悲情是完全应当的,但替代悲愤与悲苦的应该是理性。戏说与搞笑,也不妨偶尔有之吧,但永远的涎皮赖脸,“化悲痛为搞笑,化惨剧为儿戏”,就是不折不扣的“贱骨头”。
刘洪波《南方周末》
旁征博引:我无法与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人做朋友
我为一个日本留学生补习汉语,她是一个典型的温柔美丽的日本女孩,看到她总让人想起春日的樱花雨纷纷飘落的梦幻景色。每次?她总用标准的鞠躬礼欢迎我?极有教养。我们几乎无所不谈。一日谈及了中国的历史?我提到了南京,自然地想起了南京大屠杀。我明白,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我忍不住想问她怎么看待这件事。确切地说,我在期待她的道歉,以一个日本人的立场,向整个中国道歉。哪怕这只是一种形式。但她却说?“这太荒谬了怎么可能呢?这是历史的误会吧?战争中的死伤是在所难免的啊。中日战争虽然贵国伤亡惨重,但我们国家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战争太可怕了啊。”
我愣住了。我本来想反驳她,“什么叫作历史的误会﹖难道那些惨绝人寰的场景是可以杜撰的吗?还是说中国人杀死了自己的同胞,然后装出痛哭流涕的样子告诉全世界:“看,这是日本人干的!”我厌恶“中日战争”这样一个中性的词汇,明明是侵略啊。?
那一天,我们不欢而散。我说服自己:“这是年轻一代日本人,他们自小就被国家的舆论所控制,无法看清历史的真相,不能苛求。”
可是,9月18日那天,日本外教:一个五十多岁的日本老太太,对于我们的提问也是避而不谈。平时她就连敬老节这样的节日也要讲上二十分钟,对这样一件大事,居然用一句“今天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一笔带过。我们的心情实在是郁闷。
英语系的外教,曾为了1999年5月8日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的事件向学生们公开道歉。而日本呢?也许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根本没有认识到战争的责任。
夜晚,我拨通了好友的电话:“我终究无法与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人做朋友。”
王莉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