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查看: 28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奥斯卡专题活动】12届--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 (1939) [复制链接]

管理员

鹳狸猿

UID
1
注册时间
2003-2-13
帖子
6923
精华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7-5 00:49: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 分流1/movie1/-=Oscar=-/12届--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 (1939)/
复制代码

感谢sjb会员上传!



片名:乱世佳人/飘

英文片名:Gone with the Wind

导演:弗莱明·维克多(Victor Fleming) 

主演:克拉克·盖博 (Clark Gable),费雯·丽(Vivien Leigh)

影片类型:剧情(Drama) 浪漫/传奇(Romance)
  
电影发行日期:1939年12月15日

电影国家:美国

影片语言:英语

字幕:英文/中文简体

剧情简介: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的前夕,塔拉庄园的千金小姐郝思嘉爱上 了另一庄园主的儿子艾希利,但艾希利却选择了郝思嘉的表妹-- 温柔善良的韩媚兰为终身伴侣。郝思嘉出于妒恨,抢先嫁给了韩媚 兰的弟弟查尔斯。不久,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艾希利和查尔斯作 为征兵上了前线。查尔斯很快就在战争中死去了。郝思嘉成了寡妇, 但她内心却一直热恋着艾希利。   

  一天,在一次举行义卖的舞会上,郝思嘉和风度翩翩的商人白 瑞德相识。白瑞德开始追求郝思嘉,但遭到她的拒绝。郝思嘉一心 只想着去追求艾希利,结果也遭到拒绝。   

  在战争中,美国南方军遭到失败,亚特兰大城里挤满了伤兵。 郝思嘉和表妹韩媚兰自愿加入护士行列照顾伤兵。目睹战乱带来的 惨状,任性的郝思嘉成熟了不少。这时,从前线传来消息,北方军 快打过来了,不少人家惊惶地开始逃离家园。不巧韩媚兰要生孩子 了,郝思嘉只好留下来照顾她。   

  在北方军大军压境之日,郝思嘉哀求白瑞德帮忙护送她和刚生 下孩子的韩媚兰回塔拉庄园。白瑞德告诉郝思嘉他不能目睹南方军 溃败而不去助一臂之力,他要参加南方军作战,他留下一把手枪并 和郝思嘉拥吻告别。郝思嘉只好独自勇敢地驾驶马车回到塔拉庄园, 这时家里已被北方军士兵抢先洗动一空,母亲在惊吓中死去。   

  不久,战争结束了。生活依然困苦。北方来的统治者要庄园主 缴纳重税,郝思嘉在绝望中去亚特兰大城找白瑞德借钱,但得知他 已被关进监狱。归来的途中,郝思嘉遇上了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 发户弗兰克,为了要重振破产的家业,她骗取弗兰克和自己结了婚。   

  郝思嘉在弗兰克经营的木材厂非法雇用囚犯,并和北方来的商 人大做生意。此时,白瑞德因用钱贿赂而恢复了自由。两人偶然碰 面,再次展开爱恨交织的关系。   

  弗兰克和艾希利因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组织,在一次集会时遭 北方军包围,弗兰克中弹死亡,艾希利负伤逃亡,在白瑞德帮助下 回到韩媚兰身边。郝思嘉再次成为寡妇。此时,白瑞德前来向她求 婚,她终于与一直爱她的搞私运军火和粮食致富的白瑞德结了婚。 婚后,夫妻二人住在亚特兰大的豪华大宅。一年后,女儿邦妮出生, 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郝思嘉偶然翻阅艾希利的照片 被白瑞德发现,终于导致了二人感情的破裂。其后,在艾希利的生 日会前夕,郝思嘉与艾希利相见时热情的拥抱引起旁人非议,但韩 媚兰不相信他们之间有暧昧关系。白瑞德可不这样想。   

  当郝思嘉告诉白瑞德她已经再次怀孕时,白瑞德怀疑地问那是 谁的孩子?郝思嘉在羞怒之下欲打白瑞德,却不慎滚下楼梯引起流 产。白瑞德感到内疚,决心同郝思嘉言归于好,不料就在他俩谈话 时,小女儿邦妮意外坠马摔死了。与此同时不幸的事也在另一个家 庭里发生,韩媚兰终因操劳过度卧病不起。临终前,她把自已的丈 夫艾希利和儿子托付给郝思嘉,但要求她保守这个秘密,郝思嘉不 顾一切扑向艾希利的怀中,紧紧拥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无法 再忍受下去,而转身离去。面对伤心欲绝毫无反应的艾希利,郝思 嘉终于明白,她爱的艾希利其实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 德。   

  当郝思嘉赶回家里告诉白瑞德,她是真正爱他的时候,白瑞德 已不再相信她。他决心离开郝思嘉,返回老家去寻找美好的事物, 被遗弃的郝思嘉站在浓雾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 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决定守在她的土地上 重新创造新的生活,她期盼着美好的明天的到来。
  本片曾荣获第1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 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接等七项大奖。


影评:
看了这个电影,对台词佩服得不行,整个影片都是妙语联珠,应接不暇,剧本有学问,值得研读。

  但千万不要以为这种剧本可以拿来为吾国所用,因为,吾国的女人与《乱世佳人》中的女人不是一个体系中的人。

  所以,这个电影的剧本只能是欣赏,而没有实用价值。

  1、从赫思嘉看中西方女人之别:


  通观整个电影,本人感到,赫思嘉这样的女人,实在是资本主义社会里需要的典型的性格。概而言之,她的所有特点可以概括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吾国曾经的国母江青同志曾经是《乱世佳人》的FANS。但并不是说江青同志就推崇资本主义。赫思嘉这样的女人,有着女人的共性,而这种共性,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才会出现,才会给她以容身与立业的土壤。所以,江青同志可以欣赏这个电影,但她无法在中国电影中表现这样的女人。
  所以,赫思嘉这样的女人,对中国人来说,真正是可遇而不可求。因为她属于资本主义体系中的,而中国这种体系向来发展是不够完备的,所以,赫思嘉只能用她的光彩照人,给吾国一个遥远的刺激。我们只能羡慕这样的光,但我们不能在身边享受这样的光。

  面对着赫思嘉的像风一样、像飘一样的自由自在,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中国女人。

  这就是我们在标题上所想到的两种中国女人。

  《乱世佳人》反映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而在同时期中国女人又是如何的呢?中国女人的形态又是如何的呢?

  可以说,中国女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泌尿系统类型的女人。这样看女人,女人是肮脏的东西,是秽物,是不洁。比如,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到张角为首的造反派们像现在的魔法师一样,作法驱妖的时候,刘备一行采取的一种抗衡办法,就是用女人的秽物,破坏对方的游戏规则。这种禁忌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一直到近代史上黎明前的黑暗——鸦片战争时期,吾国抗击英国鬼子,不堪英兵的枪炮一击,认为英国鬼子使用了妖术,破解的办法,又想到了吾国祖传的国宝——女人的尿,于是,当时抗敌第一线的广州城里广泛搜集女人的尿罐,当英国鬼子开炮的时候,让女人的尿罐走上前线,破敌之妖术。

  说实话,在中国男人的心目中,女人的很多禁忌都关涉到女人的地位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乱世佳人》中反映的南军们,把赫思嘉们这类的女人的尿罐拿去作为对抗北方军的武器,赫思嘉会有怎么样的看法?而这一切,却是东方文明古国抗衡御敌的利器。战争让女人走开,这是现代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战争中让女人这个性别消失,而成为一名战士。如果谁认为战争那是男人的事情而无关女人,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傻帽。在古代中国,战争中自然是让女人走开,但女人的尿罐却走向了战争,面向了敌人,可惜,中国女人的泌尿系统不能成为TMD防御系统,如果吾国在鸦片战争期间成功地实践了女人尿罐的抗敌作用,那么,现代的美国国防部可能会把中国女人请去当座上宾。

  另一种女人,就是生殖系统类型的女人。这一点,吾国更有汗牛充栋的研究,从皇家里的三宫六院,到道家的采战之术到民间的黄色笑话,中国的智慧与聪明,在这一点上,显示出与生产力水平不相称的发达与先进。遗风所及,就是现在的中国电影中仍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对女人生殖系统的暗示与提醒。什么“激情戏”、“露点啊”等等,其实说白了,就是强化对女人生殖系统的吸引力与诱惑力。鲁迅先生多年前曾大声疾呼,从“女人的脐下三寸”抬起目光。但先生没有想到中国人的目光有着五千年的沉重,要使中国人的眼中的女人,在仅仅关注女人的生殖系统之外,还能关注到女人的心灵与思想,往往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难毕其功于一役。

  由于这两种女人在中国电影中的存在,所以,中国电影中绝对没有赫思嘉。赫思嘉存在的环境,是有一个认为女人是干净的存在环境,有一个女人还能有着表达自己意志的环境。

  2、伟大的赫思嘉:

  《乱世佳人》的主题、视角、人物整个是拧过来的。这是它的奇怪的地方。

  比如,明明是南方代表着落后的违反人道的奴隶制度,但在电影中,却是一块世外桃源,心灵的净土。

  评论界有一个通用的且有效的名词,就是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从历史判断来看,北方战胜南方,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的方向,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但从《乱世佳人》提供的道德判断来看,北方对南方进行的战争是一种侵略,破坏了南方的文明、文化,摧毁着南方的秩序与人际关系,更摧残着生产力,剥夺着南方的财产。在道德判断的体系中,南方无疑是影片肯定的方向。

  无独有偶,在人性的角度来看,影片再次对赫思嘉的性格从历史判断与道德判断方面来了一个满拧。

  从历史判断来看,赫思嘉这种不择手段的行为,实现了对自己生命的维护,扩大了资产,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行为,但在道德判断体系中,赫思嘉的手段卑鄙、残忍甚至阴险,是一种在通常的文学作品上很难被作为主人公的一种性格类型。

  一般情况下,在《乱世佳人》中更有可能成为主人公的应该是梅兰,她温良贤淑,大度宽容,维系着家庭。可以说,在琼瑶小说中,绝对是梅兰成为主角。但是在《乱世佳人》中,就将一个脾气怪戾、自私、钻营的女人作为了主角。在这一点上,未尝不可以看成历史判断对道德判断的干涉与影响。因为,在那种兵荒马乱的情况下,梅兰这样的淑女只能是孤苦无依,寸步难行,倒是赫思嘉在乱世中呵护着她,成为维系生命的重要的因素。赫思嘉在混乱的时代中完成了自己的性格,是一种本性与时代的合拍后的共生共容。这一点,她与《冷山》中的女主人公是不同的,《冷山》的女主角,还是有着淑女的本质,是战争使她实现了从娇小姐到自食其力劳动者的转变。而赫思嘉是天生地运用着她的善于钻营的本性,如鱼得水地从战争烈火及战后的废墟上,重新开天辟地。赫思嘉的性格没有转变,是本性对环境的适应。《冷山》女主人公则是性格发生了变化,跟上了环境的要求。

  我想,《乱世佳人》没有兴趣去表现一场历史的大动荡对一个女人的再塑与重造,而是表现了一个女人的性格天生地在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把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实际上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这应该是赫思嘉这个性格的独特与别致的地方。正所为性格决定命运,赫思嘉用自己的性格,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多少年后,中国女人江青同志对赫思嘉的欣赏,绝不是因为赫思嘉是一个战斗中成长的女子,而是她的性格与时代的要求相合拍,江青看重的是性格的胜利,而正是在这里,江青找到了自己的祖师婆的影子,这时候,她会觉得自己不孤独。而在中国女人中,江青只能是孤独的。她曾经找到吕后与武则天,可惜,在中国女人的体系里,女人总难以摆脱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两种类型,武则天身上混合着女人的肮脏与放荡,更多地交织着中国人对脐下三寸的丰富多彩而又夸大其辞的空洞幻想。越是远古的女人,越沉淀着中国人特别的对性的种种恶意病毒般的联想,从而使她们呈现出更多非人化的成份,从妲已、赵飞燕、夏姬直到武则天等等,这些女人无一不被异化成具有超强的性能力。这样的女人,展示出她们的超人质地的,是她们的异常的性能力,比如夏姬直到百岁以后还有着性能力,而绝没有像赫思嘉那样的独立独行的个性与性格。

  中国人相信人有七窍,可以肯定的是,赫思嘉这样的女人的一窍,是中国人绝对没有开启出来的,所以,现代女人江青要把赫思嘉洞开的一窍,作为她存放自己理想的洞穴。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影片中的南方视角。这个视角是扭着历史的走向的,是违背历史判断的。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前清遗老编写的《清史》,在这个历史文本中,革命党人统统是一副丑恶的嘴脸。但这样的历史观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样,《乱世佳人》以一个消亡的南方的视角,表现曾经遗失了场景和所谓的失传了的文明。这使得影片中的设立的背景,是一种别具风味的意义,挂上了伤感的基调。从一个历史的负面的角度,看待历史的前进方向,其实在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比如巴尔扎克小说中的观点,始终是站在守旧与保守的立场上悲悯着失乐园的痛苦,《静静的顿河》中的葛里高利也是一个行将被消灭的反动阶级的立场。在社会大变革中,他们都站在旧的阵营里,能亲眼目见被历史车轮淘汰的那种势不可挡,那种无可奈何,更能体会一种被抛弃中所体味到的痛苦与尴尬。近年来,我国小说中也逐渐采用了这样的视角,从一个被淘汰的阶层的视角,观察历史的流变。比如,较为典型的就是《尘埃落定》中,就以一个汉藏交界处的农奴主的视角,反观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在这种视角中,共产党挺进西北,也成为对他们美梦的破坏。小说的主体基础是违背历史判断的,但是在道德判断上却肯定了文中的主人公,就是那个傻子。对照这种傻子,小说中的解放军倒是丑陋不堪,那个参加了解放军的石匠更是一个不择手段、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这种小说其实只是唱历史的反调,而没有在性格上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对照《乱世佳人》,里边的赫思嘉至少是她的性格吻合了南北战争时期资本主义蒸蒸日上的时代需求,而《尘埃落定》中,一个荒诞不经的傻子,却似乎天生地具备了人道主义的情怀,弱智使他背弃了中国传统中的残酷统治方式。这种完全是天方夜谭的想像,可以说是一种中国式的幼稚,更看出与西方文学中始终把人物置于典型的生活中予以体现的镜像般对称的映射风格有着很大的距离。

  3、影片中的爱情比喻

  一、赫思嘉与瑞德的爱情,就像是资本主义社会里赤裸裸的交易关系一样。他们对爱情的功利性都太强,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对对方的利用。用瑞德的话来说,他们两个人有着太多的相似的成份。这样的过分透明与了解,使他们的爱情注定充满着危机。因为他们性格相同,所以他们不会宽容,不会容忍对方,不会获得互补效果。

  赫思嘉从来没有想过去爱上瑞德,而瑞德也很自在地混在女人的堆里,不愿意把自己的自由维系在赫思嘉身上。所以,瑞德总是见缝插针地与赫思嘉调情一番,但是,他似乎一直所向往的,就是与赫思嘉建立像贝尔夫人的那种关系。倒是在赫思嘉有了产业之后,瑞德明白地提出他们平等了,所以他来求婚了。

  这种爱情注定不会成为一种忠诚的、稳定的关系,所以,他们之间的分手,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二、赫思嘉对卫希里的爱情,这未尝不可以看成是资本主义对封建庄园的怀旧梦。赫思嘉天生地具备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能力,她的性格就是资本主义的,当她指派家里的亲戚干活,严格核算,不计亲情;她用犯人来劳动,减少成本。但她的思想感情里毕竟脱胎于旧时代,她对出身贵族的卫希里的一辈子的痴情,正是她性格中烙印着旧时代的痕迹。当有一天梦醒来,她明白,卫希里所代表的旧时代,与她的性格与命运是格格不入的,是她所不需要的。所以,她清醒过来。有评论讲,是她认识到卫希里是一个懦夫,我不这样认为。影片中卫希里能出身入死上战场,并非是一个懦夫所为,他对赫思嘉爱情的拒绝,也是因为他对梅兰的爱情的执着,他选择的是一种诚挚的爱情方式,而这不是与赫思嘉对爱情的利用的心理动机所能达到相通的。赫思嘉有一天会明白,卫希里的传统的爱情方式,已不是她这种冲动型的爱情模式的有助的一方。所以,赫思嘉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的吻别,彻底告别了庄园经济的旧梦,而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三、赫思嘉的人道主义成份。影片中赫思嘉对梅兰生产时的救助,是影片中最为感人的成份。为什么自私、自利的赫思嘉能向自己的情敌施以援手,无微不至地把她从死亡线上救出来?我想,这里恰恰可以照见资本主义体系下对人性的重视,对人道的张扬。所以我们要说,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更人道一些。

  我们不妨以鸦片战争的事例来加以说明。当时英军攻占浙江三城,入城后,中国官员杀妻害子,这显然在西方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不明白,一个战败的官员为什么要加害自己最亲的亲人。当英军冲入中国的庭院的时候,看到的是中国军官正把自己的妻子推入井中,英军劝说中国人不要杀妻,但无效,无奈之下,一枪崩了这个执迷不悟的中国人。

  历史的复杂性就在这里。赫思嘉是体现出一种唯利是图的本性,但她的这种本性最终体现出来的却是一种人道的本质。比如她严格地对待自己的亲属,但她达到了目的,就是“他们不受穷了。”手段上的残酷,换来的是结果上的不残酷,赫思嘉用斤斤计较赚来的钱,养活了一个家庭,一帮朋友。在对待梅兰的问题上,她更带着资本主义发展期间也在不断发展着的人道精神,所以,她能在关键时刻,没有以个人的私利干扰着自己的情感选择,毕竟,人文主义是当年资本主义壮大时的一种精神力量。所以,赫思嘉啧有烦言地对待梅兰,但她最终还是让梅兰脱离了险境。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却达成了一世一生的友谊,实在是一种奇迹,也是构成影片中最美好的部分,丰富着赫思嘉的性格的深度,体现着她最可爱的一面。这种人性的光辉,掩盖了赫思嘉不择手段时的那种恬不知耻,至少使她的性格,富有了一种众说纷纭的弹性,令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感受到她不同的性格魅力。

  对赫思嘉这样的女人,在当代中国所谓的转型期里,正有着时代的呼唤与实际的需要。所以,这个电影今日看来,我们依然得到一次对女人性格的启蒙教育,得到一次现代中国女性需要究竟需要什么样类型的生动演讲。

  赫思嘉,我们期待着时代会使你应运而生出中国版的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UID
19682
注册时间
2003-1-22
帖子
1932
精华
1
2#
发表于 2004-7-5 02:01:20 |只看该作者
百看不厌啊,第一个顶。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567
注册时间
2002-5-12
帖子
924
精华
0
3#
发表于 2004-7-7 14:25:02 |只看该作者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