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查看: 3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回顾: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复制链接]

UID
1936
注册时间
2001-5-27
帖子
325
精华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24 02:39: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61年12月,江南造船厂成功地建成国内第一台12000吨水压机,为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由于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电力、冶金、重型机械和国防工业都需要大型锻件,当时国内只有几台中小型水压机,根本无法锻造大型锻件,所需的大型锻件只得依赖进口。

1958年5月,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沈鸿给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建议利用上海的技术力量,自力更生,设计制造自己的万吨水压机,彻底改变大型锻件依赖进口的局面。

沈鸿的建议得到毛泽东的支持,并将这封信批给当时的总书记邓小平,很快就把建造万吨水压机的任务下达到上海。中共上海市委明确表示:要厂有厂,要人有人,要材料有材料,一定要把万吨水压机搞出来!

经过中央有关部门的研究,决定由沈鸿任总设计师、林宗棠任副总设计师,组成设计班子。万吨水压机安装在上海闵行重型机器厂内,由江南造船厂承担建造任务。

建造万吨水压机在一无资料、二无经验、三无设备的情况下,总设计师沈鸿和副总设计师林宗棠带着设计人员,跑遍全国有中小型锻造水压机的工厂,认真考察和了解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性能。用纸片、木板、竹竿、铁皮、胶泥、沙土等材料做成各种各样的模型,进行反复比较,广泛听取意见,最后确定设计方案。

全体设计人员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决定先将万吨水压机缩小成1/10,造1台1200吨水压机,让它投入生产,进行模拟试验。在1200吨水压机的制造过程中,由于没有锻造大型铸钢件的设备,因此决定采用“钢板整体焊接结构”,将“上横梁、活动横梁、下横梁”3座横梁用多块钢板焊接成一个整体。但整体焊接究竟能承受多少压力,谁也说不清楚,为了确保安全,先造一台120吨水压机作试验。不久,一台120吨水压机制造成功,经过实际考验,压力增加到430吨,横梁完好无损,于是当即决定12000吨水压机3座横梁采用整体焊接的方案。这是一次工艺改革,不仅使横梁总重量从原来的1150吨减轻到570吨,同时使机械加工和装配工作量也减少了一半以上,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1959年2月,江南造船厂成立万吨水压机工作大队,从而拉开了打一场加工制造硬仗的序幕。万吨水压机有两大特点,一是大和重;机身高33.65米,机上有13个特大件,即3座横梁、4根立柱和6只工作缸。3座横梁的重量是 100~300吨,像一座小山,最重的下横梁是用100多块钢板拼焊成的;4根立柱各长18米,直径1米,重80吨,就连立柱上的螺丝帽一个就有五六吨重。二是精密:要求加工的零件具有高精度,否则就安装不起来。要完成万吨水压机的建造任务,还得闯过“金、木、水、火、电”5个大关。“金”是金属切削; “木”是大摆楞木阵,闯过起重运输关;“水”是水压试验关;“火”是热处理关;“电”是特大件电渣焊接关。

首先要过的是“电”关。万吨水压机的3座横梁、4根立住和6只工作缸都是采用铸钢件焊接来代替整段结构,焊缝厚度一般为80~300毫米,最厚的达600毫米。如果将全部焊缝折成 100毫米厚,它的长度可延伸3公里以上;如果用一般的手工焊,一个电焊工要足足干30年才能焊完。电焊的重担落在工人工程师唐应斌肩上。技术员宋大有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国外有一种“电渣焊”的新技术,能焊很厚的工件,于是提议试一试。电渣焊研究室很快成立了,唐应斌等的试验从1200吨水压机的大件开始,失败一次接连一次,几次出现漏渣险象,几次奋不顾身地堵漏,化险为夷,经过一段时间的模索,全面掌握了这门电渣焊的新技术,经鉴定,万吨水压机的焊缝质量完全符合技术要求,焊缝性能如同原材料一样好,焊接变形也控制在设计要求之内。

接着攻克“木”关。万吨水压机的肢体重,100吨上下的零件12个,50吨左右的零件20余个,最大的部件为300吨。万吨水压机的工地设在上海重型机器厂金加工车间,厂房的屋顶刚刚盖好,里面只有一台8吨的履带式起重机和一些小型千斤顶,靠这几件工具设备是不可能把大部件运进车间的。起重组长魏茂利受到大船下水用滑板涂上牛油把几千吨重的船体稳稳推下黄浦江的启示,建议用同样方法,铺下了长长的木滑板,木滑板涂了一层厚厚的牛油,就这样把一只只上百吨重的零件慢慢地拖进了加工车间。

工件进车间的难题解决了,而重达300吨的下横梁要翻身,没有能吊300吨重的大吊车,横梁翻身成了难题。魏茂利想出一个办法,做两只6米高的翻身架,在下横梁两侧的中心部位各焊上一根轴,装上钢丝绳,用四五十只千斤顶,将下横梁一毫米一毫米地往上顶高至6米高处的翻身架上,然后轻轻地一拉钢丝绳,300吨重的庞然大物就可自如地转动起来。这一办法被工人们称为“蚂蚁顶泰山”、“银丝转昆仑”。

水压机的3座横梁焊接后,必须放进炉子里进行热处理,这样焊接处就不会断裂。一座长10米、宽8米、高4米的横梁要热处理,必须有相应的炉子,上海重型机器厂的领导和工人们经过努力,砌成一只长14米、宽11 米、高7米的特大型炉子。横梁热处理工序是:炉内温度烧到900℃,经保温后,再让工件逐渐冷却,但这样做降温太慢,于是工人们打破在100℃左右拆炉门的常规,当炉内温度还在400℃就开始拆炉门。第一次整整用了7小时,才把3万块耐火砖砌成的炉门拆下;第二次拆炉门时,工人们搞了技术革新,只化了2小时,第三次折炉门时,又搞了个机械化,结果不到1分钟就拆完了炉门。经过试验测定,3座横梁顺利地通过了“火”关,质量完全符合要求。

攻克了“火”关,再攻金属切削关。3座横梁金属切削精密度要求极高,当时又没有10米以上的大刨床,困难自然不少。工人工程师袁章根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配合下,搞技术革新,用几台移动式土铣床直接放在横梁上加工,并用53把刀盘同时铣削,不但加快了进度,而且各刀盘间的接缝处理得非常好,质量超过设计要求。 3座横梁上各有4个大立柱孔,要求同一直线上不能误差0.7毫米,厂里没有大型精密镗床,袁章根和工人们经过研究,采用4根简易镗排同时加工。加工开始后,工人们几天几夜不离机床,在精加工最后一刀时,他们扛来几十斤重的量具,上上下下量了100多次,最后使3座横梁12个孔累计误差只有0.24毫米。金属切削关的攻克,为万吨水压机精确安装奠定了基础。

1961年12月13日,万吨水压机开始总体安装,只用了2个月时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和第一机械工业部所属的机械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协助下,对这个身高20余米,体重千余吨的“巨人”进行详细的“体验”——应力测定试验。“体验”时间用了三四个月,然后开始进行超负荷试验,强攻“水”关。

在总设计师沈鸿的指挥下,高压水泵发出嗡嗡的声响,压力表的指针缓缓上升:8000吨,正常;10000吨,良好;12000吨,没问题;16000吨,机器完好无损。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建造成功了;

这台万吨级锻造水压机,从调研设计到投产,历时4年,其中1年半时间进行调研、设计和试验,2年加工制造,半年时间安装试车。在建造过程中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鼓励。1959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视察万吨水压机工地时鼓励工人们说:“你们大胆干吧,万一失败,再有第二台,第三台,积累经验,将来终会成功的。”196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视察万吨水压机时兴奋地说:“这台机器制造成功,代表了我国的工业发展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过去,外国人不相信我们能造这样大的机器;现在,事实说明了我们中国人民是有能力的,不仅能造万吨水压机,而且造得好,造得快。”

万吨水压机建成后,为国家电力、冶金、化学、机械和国防工业等部门锻造了大批特大型锻件;30多年来,仍在正常运转,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UID
1936
注册时间
2001-5-27
帖子
325
精华
0
2#
发表于 2004-8-24 02:40:38 |只看该作者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白手起家,屡创辉煌,真是火红的年代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