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查看: 600|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照片之四 [复制链接]

UID
6750
注册时间
2002-5-18
帖子
8094
精华
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5 22:43: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找出一个婴儿》(美国)尤金.史密斯

   1944年3月美国最有影响的《生活》画报,邀请史密斯担任随军记者,随同部队一起开赴第一线。他以高度的热情、敬业的精神拍摄了在冲绳岛、琉璜岛、塞班岛攻坚战的壮烈场面。

   这是一幅既有战地气氛,又充满人道主义关爱的传世之作。

  经典激烈的战斗,部队在塞班岛登陆。在清理战场时,一个美国士兵发现了一个活着的婴儿。他小心翼翼地托在手上。人们不禁要问:谁家的孩子?上哪里去找他的母亲?是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这个孩子?是谁为人间带来这生命的威胁、无边的苦难?

  史密斯的摄影报道不只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更感人之处在于他对人生对命运的关注,唤起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关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UID
6750
注册时间
2002-5-18
帖子
8094
精华
12
2#
发表于 2003-1-15 22:44:26 |只看该作者
人的生存离不开衣、食、住、行。这是生存的物质条件。这位年纪不小的码头工人,在这方面大约没有什么为难之处。然而人的生存还有“性”的需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成看的男人,“好色之心,人皆有之”。而由于收入、住房、时间、理想等等方面条件的限件,社会上便出现了许多“单身汉”、“独身女”。

  人性的上进性与乐观性使一切人生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且看这位强壮的中年男子,满墙贴的都是绝色美女,下了班,吸着烟,躺在床上,悠闲自得的一个一个地欣赏,岂不是很惬意的生活。这位来自下层的工人却深得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精神恋爱”的真髓,任爱心随意漫游。这是生活中颇具幽默感的一个镜头。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50
注册时间
2002-5-18
帖子
8094
精华
12
3#
发表于 2003-1-15 22:45:16 |只看该作者
(美国)曼.雷 1924年

  人体之美荟萃了天地间的万美。因此,许多摄影家都热衷于拍摄人体,但一般拍摄人体都是“如实纪录”,而曼.雷拍摄的人体,因此加入了主观,渗透了情感,进行了构思,于是,他的作品总有与众不同之处。

  这幅人体作品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形式感,这位女士的背景工整对称而线条优美流畅,令人想到小提琴盒的造型,何不把这种感觉强化出来呢?于是,曼.雷索性在女士后背画上两个所有提琴身上都有的音孔,摄影与绘画,现实与想象,似与不似,这种种不同都被曼.雷融为一体。他说:“我摄我所不欲画,我画我所不能摄。”总之,因为有着创造性的思维,对曼.雷来说,没有什么不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能。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50
注册时间
2002-5-18
帖子
8094
精华
12
4#
发表于 2003-1-15 22:45:47 |只看该作者
《时装艺术家》是一幅世界名作。我们在观赏这幅作品时,最吸引目光的一定是站在正中那位身着黑色西装的时装设计师。尽管站在时装艺术家周围的女郎浓妆艳抹、衣着时尚,但丝毫不会使观赏者把视线从时装艺术家的身上移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这完全是摄影家在构图时匠心独运、精密安排所赋予作品的艺术魅力。

    现在我们来细心分析,不难看出,这幅作品的主体就是画面正中的这位时装艺术家,其他的人物和影像都是陪体,都是在为突出主体服务的陪衬物。笨拙的摄影家拍出的群体人像合影,往往是“一视同人“,分不清主次,这大概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时装艺术家》的作者却与众不同,他运用了多方面的艺术手段,十分显明地突出了主体。我仔细欣赏,感到作品在构图上为突出主体人物最少在八方面作了精心安排:一是在站位上,主体占画面正中,陪体站在主体四周;二是在体态上,主体为正位,陪体为侧面;三是在面向上,主体面向观众,陪体面向主体;四是在眼神上,主体两眼有神直视观众,陪体两目微闭注目主体;五是在表情上,主体微笑可亲,陪体面无表情;六是在站姿上,主体挺直悠闲,陪体身弯曲线;七是在衣着上,主体庄重大方,陪体华丽轻佻;八是在色彩上,主体浓重,陪体浅淡。还应该提到的是,作者在背景选择上,选择了一幅人物画像,色彩、神态均与被摄人物有着极为密切的映衬作用,也对突出主体起了烘托作用。

    我们欣赏这幅摄影名作,除了着重要学习突出主体的构图艺术外,还要在用光和色彩配置方面深加研究,认真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50
注册时间
2002-5-18
帖子
8094
精华
12
5#
发表于 2003-1-15 22:46:19 |只看该作者
这幅照片是曼.雷一系列创作中最负盛名的一幅代表作。

  首先是大特写画面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造型美丽的两只大眼睛,感伤的怅惘的眼神,滚滚发亮的泪珠。

  其次是我们对人物情绪的联想:为什么如此忧伤,是生活陷于困境?是爱情受到了欺骗?是对人生感到绝望?精彩的特写概括了丰富的内容。

  其实,曼.雷为了取得这样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样打破了传统的“如实记录”的方法。为了突出泪珠,他并没有真去拍摄泪珠,而是找来五粒晶莹欲滴的玻璃球,布好光拍摄下来,比真泪珠还要动人、漂亮。这是曼.雷的大胆探索,也是他的创作特色。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50
注册时间
2002-5-18
帖子
8094
精华
12
6#
发表于 2003-1-15 22:46:54 |只看该作者
圣雄甘地是20世纪国际知名人士。他没有权势,没有爵位,没有财富。却有着崇高的威望,被印度人民认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领袖。他采取的斗争方式十分特别:非暴力,不合作。他身体力行自己的主张,他号召大家抵制英国殖民者的经济侵略,不要购买英国生产的纺织品。于是他就用土纺车,自己动手直接把棉花纺成线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50
注册时间
2002-5-18
帖子
8094
精华
12
7#
发表于 2003-1-15 22:47:29 |只看该作者
《旋转的温达》这张照片是杜瓦诺斯1953年在一条大街上拍的。这期间,他拍摄大量温达的照片。温达在她父母的马戏团工作,实际上她是一个脱衣舞表演者,被称作“激情的蜗牛”。对“温达”的着迷来源于她的表演所带来的强烈对比:表演场里黑乎乎的,条件极其简陋,连街头苦力都可以进去看她的表演。外面则十分明亮。这明确地显示了公共场所和隐秘场所的对比。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50
注册时间
2002-5-18
帖子
8094
精华
12
8#
发表于 2003-1-15 22:48:07 |只看该作者
一幅照片中景物影像的清晰范围由景深长短来决定,而景深长短则取决于三种因素。一是光圈的大小:光圈愈大,景深愈短;光圈愈小,景深愈长。二是摄距的远近:被摄物离相机镜头距离愈近,景深愈短;被摄物离相机镜头愈远,景深愈长。三是镜头焦距的长短:镜头焦距愈长,景深愈短;镜头焦距愈短,景深愈长。

    短景深作品,画面中焦点前后的景物影像清晰范围小,前景和背景中的景物影像大都虚糊,给人一种梦幻感觉,具有飘渺迷离的艺术表现力;长景深作品,画面中焦点前后景物影像清晰范围大,画面中大部分景物影像清晰真切,给人一种逼真的感觉,具有赏心悦目的艺术表现力。具体到一幅作品,是选择短景深好呢,还是选择长景深好?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景深的长短不是决定一幅作品优劣的条件。景深长短各有好处,各有艺术表现力,要根据被摄景物的实际场景所需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综合考虑,巧妙选择。

    我国摄影家张轶拍摄的《初梦人生》清晰范围很小,从前景数起只有第三个婴儿的影像是清晰的,而其余均是虚糊影像,确像是在睡梦中的景物,正好符合了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选择了长景深,孩子们都是清晰的影像,那将是另一种意境了。

    初生婴儿,均在襁褓之中甜蜜地酣睡着,确是人生初梦,要表现这样的场景画面,当然是短景深为最佳选择。现在我们从画面上看,作者在拍摄时,为求短景深效果,不仅选择了大光圈,使景深短下来,而且选择了长焦距镜头,因为长焦镜头不仅可使景深浅短,同时还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接近,使前后景物距离缩短,具有压缩空间感的本领,画面上婴儿与婴儿紧紧挤靠在一起,就是长焦镜头所起的作用。再看画面表现效果,这幅作品摄距也不会很远,因为在婴儿室内,房间不会很大,画面只取了婴儿们的头部,摄距如果远了,画面场景不会这么小。大光圈+长焦镜头+近摄距,决定了《初梦人生》短景深的艺术表现效果。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50
注册时间
2002-5-18
帖子
8094
精华
12
9#
发表于 2003-1-15 22:48:42 |只看该作者
老焱若是我国早期杰出的摄影家,是1923年我国最早的摄影家组织——北京大学光社的发起人之一,被称为“光社四杰”中的首席人物。他的专业职务虽然是工程师,是搞发明创造的,但一生酷爱摄影,并有许多佳作问世。焱若先生的摄影作品追求沉郁雄健,着力反映平民生活,画面具有东方韵味。他于1927年拍摄的《一肩风雪》是其摄影风格的代表作。

    这幅作品的画面简洁,寓意深刻。大地被白雪覆盖着,显示了严寒季节的环境特色;左侧苍老枯枝、弯躯曲体的老树,寓意着国家民族的贫穷和落后;肩挑篓筐、披着风雪的老人,为了生计蹒跚吃力地独行在茫茫雪地里,显得是那么凄凉……老树、孤人、无垠雪地,何处是尽头?出路在哪里?恰是旧中国境况的真实写照,从这幅作品中可充分体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在画面构图技巧上,作者运用了文学作品借喻对比的手法,左有老树,右有老人;老树杆上披雪,老人肩头披雪;树是孤树,人是独人,从对照中使观赏者产生联想发生共鸣。在影调处理上,背景和大面积的白雪,将浓黑的老树、老人映射得异常突出,更显苍老。老人的背影影像是作者的匠心之笔,老人一肩风雪走向哪里呢?发人深思,让人同情,令人伤感。这与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50
注册时间
2002-5-18
帖子
8094
精华
12
10#
发表于 2003-1-15 22:50:00 |只看该作者
卡拉哈里沙漠(非洲西南部一高原及沙漠地带)的牛蛙过着极为神秘的生活。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藏在地下,裹在一层薄膜中来保持所需的湿气。它们可以数月甚至数年保持冬眠状态。直到第一场雨将它们唤醒,露出地面。

  我在卡拉哈里待了几个月,正赶上沙漠的干燥季节,强烈的阳光恨不得要将大地炙烤成一片灰烬。后来,下了一阵豪雨,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小草迅速探出了头,各种动物们开始出来活动,空气中充满了勃勃生机。我路过一片粘土地,这里经过前夜的雨水,已经变成了一个水坑。水坑边蹲着一只牛蛙,这对我真是一个拍摄的好机会。

  雄性牛蛙的领土观念非常强烈。当我悄悄地爬着接近这只牛蛙时,它没有移动。为了保持皮肤的潮湿,这只牛蛙不时地没入水中。我就趁着它入水的时候向它靠近,等它重新浮出水面时停止前进,纹丝不动。在距离它不到一个手臂远的地方,我拿出了相机。

   它正对着正午的阳光,在这种情况下,最佳工具是l8mm 超广角的镜头。这一镜头能够夸大牛蛙相对于周围环境的尺寸。f/22 光圈也增加了从牛蛙的鼻子到无限远的景深。将相机置于水面高度,可以制造出头部的幻影;用偏光镜使水面变暗,从而增强空中的云朵。我一直等待着,一片浮云为四周景色投下了一些阴影却又没有遮挡住太阳射在牛蛙身上的光线,这时我按下了快门。牛蛙和摄影师之间、光和影之间的互动,带来了这幅最终的画面——画面中所展示的季节更替在超现实之境中展露无遗。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50
注册时间
2002-5-18
帖子
8094
精华
12
11#
发表于 2003-1-15 22:50:42 |只看该作者
《沙漠女神》摄/迪杰.帝兹达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50
注册时间
2002-5-18
帖子
8094
精华
12
12#
发表于 2003-1-15 22:51:16 |只看该作者
爱情,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然而爱情是什么?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有些内涵只可会意,难以言传,只有用心灵去体验,难以用形象来描绘。作为平面构图艺术的摄影,如何用画面去展现爱情,如何用形象去赞颂爱情,是一个很值得摄影家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我国摄影家李森林拍摄的《人间》,用新颖简洁的艺术构图,含蓄自然的形象语言,把人世界甜蜜的爱、男女间浓浓的情,简洁而含蓄地展现了出来。

    《人间》的画面很简洁,一男一女的背影,用一黑一白的强烈对比布满了画面,一黑一白的两只胳膊,交叉在背上,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手间竖起一朵鲜红的花,映衬在白色背影上,显得十分耀眼夺目。画面上没有亲吻,但让人感到比亲吻更甜蜜;画面上不见紧紧的拥抱,但让人感到比拥抱更热烈;画面上没有温馨的抚慰,但让人感到比抚慰更柔情……摄影家用简洁去表现复杂,用对比来展示内涵,新颖的构思,平实的画面,自然的描绘,来与观赏者作心灵上的沟通,让观赏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去联想、去感受、去遐想……

    这幅作品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色彩配置上的大胆和鲜明。作品的主色调是黑白两色,宛如一幅黑白照片,十分简单,略显呆板单调,然而一朵鲜红的花朵却打破了呆板,增强了活力,确实不愧为点睛之笔。流行歌曲中有“九十九朵玫瑰”,是以多表示深沉的爱、永恒的情,而《人间》中的这朵红花却胜过那九十九朵玫瑰,是以少胜多,深刻地展示出了爱情不仅深沉、永恒,而且十分纯洁、健康。

    这幅作品在“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中获得了最佳形式奖,并在不少报刊上刊登。我觉得,《人间》获最佳形式奖确实当之无愧,但更应该获得最佳内涵奖,因为这幅作品的形式简洁不是目的,而实质和主题是用简洁自然来揭示爱情中那种难以言表的耐人寻味的丰富蕴含。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50
注册时间
2002-5-18
帖子
8094
精华
12
13#
发表于 2003-1-15 22:51:55 |只看该作者
这个人的假肢靠在桌子上,近旁是一把水壶,还消磨时光。他的肖像最初见于1986年9月号的《美国地理》杂志,同时刊发的一篇关于波兰最后一些犹大人的生活状况的文章,是摄影家的妻子花了5年时间精心写成的。托马祖斯基似乎是要指出,这些人在物质方面被界定得如此明白,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承认这些波兰犹太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是重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50
注册时间
2002-5-18
帖子
8094
精华
12
14#
发表于 2003-1-15 22:52:44 |只看该作者
<德国人的捷克劳工》 作者:布雷斯劳-特买吉,兹登奈克

  布雷斯劳某招待所里,一个征来的捷克新兵在休息。象征德国当局的希特勒目不转睛地监视着他。捷克人显然筋疲力尽,可是他帽徽上的鹰却展翅欲飞,似有嘲讽之意。1942年,已经在布拉格确立地位的摄影家特买吉被征到布雷斯劳为德军当劳工。他在那儿呆到1944年,其间冒险犯难,偷拍了许多照片,展示了劳工的生活。这些照片于1945年年底结集出版,书名为《精神空虚ABC》。他的照片显示劳工们打扑克、睡觉、休息、逛“外国人专用”的窑子。所有照片都是在室内拍的,光线是有什么就用什么,这样就强调了调子的延续性,让人体会到劳工们度日如年的感觉。后来,特买吉为布拉格国有剧院作摄影工作,专拍芭蕾舞和民间舞的演出照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3796
注册时间
2002-10-15
帖子
96
精华
0
15#
发表于 2003-1-16 10:13:52 |只看该作者
好图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9243
注册时间
2003-1-14
帖子
29
精华
0
16#
发表于 2003-1-16 10:26:38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5196
注册时间
2002-11-8
帖子
483
精华
0
17#
发表于 2003-1-16 12:31:38 |只看该作者
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5196
注册时间
2002-11-8
帖子
483
精华
0
18#
发表于 2003-1-16 12:32:15 |只看该作者
继续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7343
注册时间
2002-6-5
帖子
1186
精华
0
19#
发表于 2003-1-16 23:30:29 |只看该作者
顶,希望大家都能欣赏到。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129
注册时间
2002-4-23
帖子
6910
精华
39
20#
发表于 2003-1-17 08:40:41 |只看该作者
是呀。发贴就要向楼主学习,在让大家欣赏美图的同事也能学到点什么,思考些什么。呵呵。顶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