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4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09-1-20
- 阅读权限
- 160
- 积分
- 10110
- UID
- 27448
- 注册时间
- 2003-6-20
- 帖子
- 7756
- 精华
- 1
|
看到这些优美的绘画时,大家可曾想到,这是出自一个屠杀了数千万各国无辜人民的杀人恶魔之手
希特勒的政治生涯开始于他30岁的那一年。他的先辈属于下奥地利和上奥地利的小农和小资产阶级。他的父亲是海关职员,第三次结婚后生了六个孩子,希特勒排行第四。家庭经常更换居住地点和父亲的早死,对年轻的希特勒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尽管他天资聪明,但在学校里却始终只是一名中等生。
他19岁那年前往维也纳,报名上艺术学院绘画学校,但由于绘画习作得分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他也没有能被建筑师学校录取,因为他中学没有毕业,不符合该校招生条件。尽管如此,希特勒仍留在维也纳直到1913年。他没有职业或就职目标,在用完他继承的遗产和起初领到的孤儿补助金之后,就依靠当临时工和画风景明信片糊口。他在收容所里过夜,白天的时间用于看戏,在这座古老的帝都溜达,大量阅读书籍,但毫无系统。他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获得了不完全的教育,这对他后来的全部思想和行动有深远的影响
据他自述,在维也纳度过的这些年月是他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因而,从此以后我只要再补学很少一点知识就行了,我不需要去改变什么。”“这里,在贫民区和各民族杂居的帝都,形成了他的偏见和仇恨心,这些成为德国和欧洲的灾殃:他提出的日尔曼特别是德意志优等民族应主宰世界的理论,他对犹太人、对民主、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以至对整个西方传统以及代表这种传统的社会阶层和思想界的不可遏制的仇恨,他对权力的颂扬和对基督教的蔑视,他那具有大德意志特征的狂热的民族主义,他对人的个性的蔑视。
这个梦想成为画家的人,在1933年成为德国的“伟大领袖”。他上台不久,就发动了“文化革命”。(希特勒宣称,纳粹运动是一场大革命,包括政治革命、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赵鑫珊在他的书里专门加注,说明“文化革命”并非他的杜撰或借用)在先破后立的政策指引下,将6500件现代艺术精品从德国各博物馆、美术馆里清除出来。不光是德国的现代派,塞尚、高更、凡高、马蒂斯、毕加索……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一夜之间统统成为垃圾。因为在希特勒看来,现代派艺术家都是“自由化尝试”的可疑分子,他们的作品都是“有毒的花朵”。
希特勒曾经希望成为一个画家。他在中学时期的课业成绩,只有绘画一门是“优”,后来他立志研究“博大精深的德国艺术”(希特勒语),19岁时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因为考试成绩差而未被录取。 (入学考试成绩评语是:“绘画成绩不够满意”)希特勒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艺术学院没有录取他“世界肯定蒙受了重大损失”。有人曾为维也纳艺术学院的历史性错误扼腕叹息,如果他们录取希特勒, 也许他不会成为祸害人类的纳粹狂人。
他对德国写实主义画家门采尔非常佩服,而对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不以为然;他最崇拜的作曲家是瓦格纳,也喜欢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最讨厌爵士乐,对门德尔松等犹太裔作曲家,则列入必须清除的黑名单。赵鑫珊从世界观、反犹太主义、民族主义、反民主主义等方面追寻了希特勒与瓦格纳之间的精神联系。但在我看来,希特勒个人的艺术好恶对于其他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以个人好恶干涉和决定其他人的生活。重要的是他拥有的无限制的权力。当一个人的权力达到其他人无法限制的程度时,他的一切都将是危险的。即使是对那些杰出的艺术家的崇拜,也可以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希特勒把德国艺坛改造成真正的地狱之后,仍然有德国艺术家为他大唱颂歌。唱颂歌的并非仅仅是戈培尔之流,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乌登堡州艺术科学院院长在祝贺希特勒生日时说:“德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由过……”像他这样的无耻绝非孤例。
(文章图片均为转贴,电影爱好者应该知道,有一部电影就是描写希特勒是如何从半职业艺术者转变为纳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