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查看: 9591|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老子(连载) [复制链接]

UID
11086
注册时间
2002-8-25
帖子
2983
精华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2-11-14 20:04: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关于‘有’和‘无’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个概念,在不同的资料上有不同的解释:如
1、 无,指天地初始,有指万物本源――这是根据道德经的字面翻译的
2、 无,是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有,是已经被人认识的客观存在
。。。。。。

老子的无有概念太玄了,连他自己都说‘玄之又玄’。恐怕把原文中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修改为【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也能玄得过去。

所以,非要弄清什么是无,什么是有。好像没什么意义。连老子自己都懒得去抠。我们就不要自己找麻烦了。

但是老子的哲学该如何体会呢?我觉得,不要把我们的思路局限在什么是有什么是无这个具体的概念上。应该再抽象一下:老子想要说的,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是辨证思维方法。只不过,他在表述这种思维方法的时候,需要举个例子,于是想到了用‘有’和‘无’来举例填充他的语句。

由此推广开来,我也来给‘有’和‘无’一个解释,一个应用在人生方面的解释:
人之一生一世,来自于两个细胞,结束于一堆灰烬。考察人生的始末,可谓一辈子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可谓‘无’。但是考察人生的每个阶段,每月每天,我们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地球之上,做了很多的事情,又可谓‘有’。人世之轮回,一个人从生到死,许多人生死交替,全人类繁衍不息。这又体现了无和有的统一。――生与死的规律是自然之铁律。自然之铁律就是所谓的‘道’。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UID
11086
注册时间
2002-8-25
帖子
2983
精华
4
2#
发表于 2002-11-14 20:20:54 |只看该作者
在同事极力推崇之下,准备好好读读老子,但是发现无论是我手头这本书还是网络上的注解,白话翻译得太臭了。就像是计算机自动翻译出来的。 不光词语混乱更为头痛的是逻辑不通。而且还出现了许多的规范性分析的语句(就应该如何如何)。我觉得老子比孔子优秀的一点就在于他的言论是实证的(因为如何所以如何),是欢迎读者考察的。而非像孔子那样强制和规范的。
由此,我想一边读,一边写我自己的译文。很希望有同样兴趣的朋友帮我修改和补充。(我是学理工的,所以文言文很很很很臭。)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810
注册时间
2001-4-5
帖子
10388
精华
14
3#
发表于 2002-11-14 20:35:07 |只看该作者
诚肯的建议怎怎同暂停。这个念头的难度近乎于用铅笔+稿纸求证费尔马定律。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086
注册时间
2002-8-25
帖子
2983
精华
4
4#
发表于 2002-11-14 21:10:20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书解1】: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 就是因为有丑的了。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儿。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书解2】:天下的人,都知道了美为什么是美的,那么丑恶的存在就已经是事实了。。。。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对待世事,不采用言词指令手段去推行叫化,于是万物自然运作而不拒绝其使命。。。生长繁育而不据为己有,,,,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才能延绵不绝。

【我解】:美不会单独地、绝对地存在着,它只能以丑的对比才显现出来。如果没有人随地吐痰,那么不随地吐痰的人就不能称之为美了。如果使用基因技术让恐龙都变成美眉,美眉又有什么味道?
        把美丑的概念可以推广到: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等这些矛盾概念中去。
矛盾的两方面相互依存着。人们有时会希望通过人为的力量,把其中的不利的一方面抹杀掉,但是往往使得想要保留的另外一方面也不复存在。
所以圣人做事总是采取‘无为’的态度。。。。。。
【我评】:老子所言的‘无为’有点过于消极,老子推崇婴儿人生观,推崇什么都不做的犬儒生活态度(像一只阳光下烂泥中伸开四肢的乌龟那样――见印度奥修的作品‘当鞋子合脚时’)。老子的这种态度来自这样的逻辑:世界万物已经在矛盾的平衡中各就其位,要我做什么?!
我想,真的能完全做到像乌龟那样的生活态度,也算,但是我们凡人总是受不了理想的诱惑。那么是不是老子的‘无为’对我们这些凡人就没用了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第一,当你失落的时候,不平衡的时候,无为的态度可以让你回归平衡平和。第二,当你想要改造世界的时候,你可以强调矛盾的反面从而使得矛盾的正面自然加强。如,在团队组织方面,可以强调外围敌人的威胁而使得团队自然团结起来。

矛和盾总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可以利用这种自然平衡倾向,让事物的状态从一种水平的平衡到达另外一种水平的平衡。平衡并没有被破坏,但是我们改造世界的目标却实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810
注册时间
2001-4-5
帖子
10388
精华
14
5#
发表于 2002-11-15 12:38:41 |只看该作者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十三章并非是为一般人为诉求对象,而是以圣人,即,居于统治地位者。老子更多讲的是大范围的治国,从宏观来看,无为都是对的,因为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经济规律,还是国家发展规律,都是有定数的,强行改变,只会自讨苦吃,不如顺其自然发展。我认为《十三章》所指的无为是从这个角度。

我也是理科生,臭皮匠1+1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35
注册时间
2002-5-17
帖子
12272
精华
18
6#
发表于 2002-11-15 16:14:26 |只看该作者

老子要告诉你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别和别人计较,为暂时的利益争论。要去追求你心中最高最纯的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到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当初和你争的人,都远远在你后面。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086
注册时间
2002-8-25
帖子
2983
精华
4
7#
发表于 2002-11-15 20:40:16 |只看该作者
土豆,反驳不了你,但是总觉得这不是光给圣人看的。而是造就圣人的。而且,有一种说法,说老子庄子学说是失落贵族派的学说。我比较有同感。
mech你说的太少了!再丰富些嘛。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961
注册时间
2002-1-11
帖子
14223
精华
4
8#
发表于 2002-11-15 20:53:47 |只看该作者
米尺说明天再来详解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810
注册时间
2001-4-5
帖子
10388
精华
14
9#
发表于 2002-11-15 21:04:01 |只看该作者
嘿嘿,怎怎,俺只是参考补充你发言,十三章太猛了,根本没办法全部明了。那一个我看了一个把金刚经和物理学联系起来的文章,人家那个解说,把人看傻眼。

孔子也是末落贵族嘛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086
注册时间
2002-8-25
帖子
2983
精华
4
10#
发表于 2002-11-15 21:07:15 |只看该作者
把金刚经和物理学联系起来的文章?我要!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810
注册时间
2001-4-5
帖子
10388
精华
14
11#
发表于 2002-11-15 21:12:12 |只看该作者
现不在办公室,待回去查后传来,好象存盘了,当时我在查欢喜佛,结果,查出个物理学,一看,看不懂,先存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086
注册时间
2002-8-25
帖子
2983
精华
4
12#
发表于 2002-11-15 22:08:22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
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我评:反驳】民争,来自有限资源和无限需求之矛盾。贤才异能把持着资源,控制着资源的分配权力。所以贤才异能也成为有限资源而成为争夺对象。老子解决有限资源和无限需求这个矛盾的方法是降低需求到动物水平(实腹虚心,强骨弱志)。马克思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让生产力极大发展以满足人类需求(共产主义)。二人的提法都能让资源与需求达到平衡。这两种方法蛮有异曲同工之妙。马克思是以经济生活丰富为平衡状态,老子是以经济生活水平低下为平衡状态。但是二人能否达到他们的目标?我觉得有点难。因为:
1、 个体利益最优化目标和全体利益最优化目标是永远难以协调的。
2、 个体差异总是存在的。只要有一个人能够以武力或者异能优先占有资源。那么就会引发竞争。
3、 信息总是不对称的。搭便车行为永远都在破坏天下大同。
4、 在第五章提到,圣人之对于百姓,犹如天地之对于物,圣人来自哪里?他能掌管人民的命运那圣人本身又是希缺的和有竞争价值的。
5、 人的幸福感来自与痛苦的对照。这复合老子的有无理论。为了获取新的幸福感,旧的幸福将逐渐成为平淡,直到是痛苦。说的通俗点就是人心没尽。
6、 等等等等的理由。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
【我评:赞同】反过来想:我总觉得老子如此聪明的人不会讲如此愚蠢的话,那么,他的话总会是有吸收价值的。可以接受的是:老子所提到的‘贤’只是‘有限资源’的一个例子。我们的视野应该从这个具体的例子上拓宽抽象为:‘要想让竞争和矛盾消失,就要从竞争的资源上做文章,而不能从道德方面去劝说’
举个玩笑例子:美国人想给足球场上多扔几个皮球。然后运动员们就不要争了。
所以,老子所教导我们的并不是他的话提到的关于治国治民的内容,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有限资源和无限需求之矛盾,可以通过降低需求来达到,或者通过增加供给来达到。――老子和马克思提出的模型是简单、优美、通用、智慧的。
如果还觉得句子还是太长的话,只记住一句就可以了:不尚贤,使民不争。

使用道具 举报

蓝鲸

锄头

UID
3901
注册时间
2002-1-8
帖子
8079
精华
4
13#
发表于 2002-11-15 23:41:21 |只看该作者
闲来无事,找了一下:

http://unthinkable.vip.sina.com/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810
注册时间
2001-4-5
帖子
10388
精华
14
14#
发表于 2002-11-15 23:48:40 |只看该作者
哇塞,怎怎,就是这个,谢谢g同学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810
注册时间
2001-4-5
帖子
10388
精华
14
15#
发表于 2002-11-16 00:05:32 |只看该作者
人无法摆脱年代的局限,十三章里也有不妥的地方。

不过,从统治的角度讲,低态平衡下,那是绝对高招,当代朝鲜是最好例子

使用道具 举报

蓝鲸

锄头

UID
3901
注册时间
2002-1-8
帖子
8079
精华
4
16#
发表于 2002-11-16 08:08:08 |只看该作者
为何不提圣人(社会的杰出者)来自哪里? 在低级平衡下, 民众能有的资源很少, 而其中潜在的圣人种子是不会满足的, 他是不会被"实腹虚心,强骨弱志"平息的. 对拥有资源的渴望会有两个途径实现: 造反和出走.  这是低级平衡的表面平静下的不稳定和退化.

高级平衡由于有不断增加或掠夺来的资源, 社会杰出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对资源的强势占有(政治\ 经济\ 科学)
反而会比较稳定.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086
注册时间
2002-8-25
帖子
2983
精华
4
17#
发表于 2002-11-16 12:58:34 |只看该作者
金刚经和物理学的那个论文我把能看明白的都看了。有趣,让人震撼。
谢谢马铃薯和民工同志!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086
注册时间
2002-8-25
帖子
2983
精华
4
18#
发表于 2002-11-17 12:52:25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
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书解】。。。。。。所以,圣人只求安饱,不求好看。所以抛弃物欲,而选择无欲。
【我评】五色五音五味,好像是我们老百姓毕生的追求阿!老子居然说要舍掉。想起释迦牟尼的一句话来(到底是谁说的,怎么说的不太确切):你连红尘是什么都不知道,何谈要舍弃红尘?释迦牟尼并不是生下来就是圣人一个。他也曾经是尘世中人一个。基督教总舵主耶稣也是混混出身。
回到老子的问题上来,我们在接受老子的观点舍弃五色五音五味之前,应该放纵五色五音五味才是。只有拥有才可以谈得上舍弃。不是吗?你能说,我舍弃了一银行的钱了吗?

那么是什么让那么多的善男信女舍弃红尘步入空门?对于绝大多数的案例来说,这些人并非达到了释迦牟尼老子耶稣的思想境界。大多数的他们是因为在红尘中失败和恐惧,追求五色不成功,理想不得实现太痛苦才想到空门来逃避心病。与其说他们舍弃外界红尘倒不如说是舍弃他们自己体内的一种五色欲望。

那么,同是空门中人,一种是上述失落的人,一种是释迦牟尼老子耶稣级别的人,有何区别?
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插入一段网络上的文章《金刚经之奇解。作者:羅釗冀》
http://unthinkable.vip.sina.com/
该文章用到了大量的高深数学工具、深奥的物理学知识、来说明哲学非逻辑系统。我把它提炼抽取一下,把有关我们讨论主题的部分拿出来:
----------------------------------------------------
金刚经艰深晦涩,历来令解读者困惑不已。此经的特别之处在于经文中反复出现的一系列所谓“即非是名”句。附录A列出了金刚经中所有明显的“即非是名”。金刚经不算很长,其中集中了如此之多的“即非是名”句,为其它佛经中所罕见。典型的"即非是名"句可举例如下: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诸相具足,是名诸相具足。”等等。
世尊在金刚经中一再重复地使用这种句型,显然是要传达某种重要信息,要强调此信息所包含的重要观念。然而一般人在读过这些句子这后,常感莫名其妙。历代论经者都力求对这些句子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但这些解释往往迂回曲折,而且终究都不能解释这些句子本身所固有的、明显的、公然的和直截了当的非逻辑性。
“即非是名”句的通式可以表示为:
A即非A,是名为A 。

作者是这样解释这种非逻辑的:看这个图案:

“●”
面对这图案,你可以说,中间是一个黑点周围什么都没有,也可以说是白纸中间有个空洞。
――当你定义了里面之后,外面自然被定义。当你定义了外围之后,里面自然被定义。
以上是从几何图形方面的一个例子来理解‘A即非A’这种句法。但是我们的目标不仅仅局限在理解金刚经句法,而是要从这里再悟出点什么来,那就是:‘快乐’就是‘不快乐’
――矛盾的两方面总是相伴而来,人无法只取其一舍其二。

----------------------------------------------------

再次回到我们关于老子的话题上:痛苦和快乐总是相伴而来。当你追求五色五音五味的乐趣的时候,你同时被迫接受了五色五音五味带来的痛苦。(大房子好,大房子要我们努力工作赚钱。汽车好,汽车要养路费加油维修,爱人好,爱一个人要担心挂念闹别扭)

那么现在似乎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来:
凡人只看到五色五音五味的乐趣,忽略了它的痛苦
老子只看到五色五音五味的痛苦,忽略了它的乐趣
用坐标图形表示出来:
(-∞)痛苦-----------无痛无乐(0)-----------快乐(+∞)

――这已经接近最后答案了,但是还不是最后答案。我们继续探索:
按照这种答案,人们都应该听老子的话,离群寡居到深山老林。但是老子还说过一句:大隐隐于市。这是老子入世的态度。他主张仍然生活在尘世之中。

至此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答案:
无痛无乐(0)=======>极乐极苦(+∞-∞)
这个坐标图才真正符合[痛苦和快乐结伴而来]这一观点。
不论生活在原点的无欲无求,还是生活在极点的极乐极苦,苦乐相加都是0(就是佛家的空,道家的无)。所以,在坐标轴上的任意一点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的。

只要在内心中感悟到这点,不在乎形式上的深山老林还是市井。佛家并非是要把所有人都搞进寺庙里面。它还是和老子一样主张人们留在他该在的地方,为天下多做善事。

物欲之乐可以追求,也可以不追求。只要在你内心保持着一种平衡的状态。老子原文中表面上主张的要求舍弃五色五音五味,其实是【重症需用猛药】而已。

我们市委书记在电视上说过句话:以出世精神办入世的事。呵呵。佩服佩服

感谢马铃薯给我推荐的《金刚经之奇解》!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35
注册时间
2002-5-17
帖子
12272
精华
18
19#
发表于 2002-11-17 15:54:31 |只看该作者

随便说说

老子的著作是中华文化最可宝贵的一部分,读读老子得五千言是每个读书人得必修课。
关于道德经历年历代的解释非常多,学说也很多,在这里我不太想提这一大箩筐。我想说的是,读书,关键是你从中看出来什么,能带给你个人怎样的思考,这最重要。是你怎么想,怎么做,怎么思考这一切,而不必在乎有哪些名嘴来解释了什么。
土豆的说法也是经典的说法,要更多的可以看淮南子的主术训,那里可以说把帝王之无为说得非常明白了。同样可以看看大学、中庸里面所阐述得君子之无为。
我看过老子多遍,但都忘得差不多了,现在能记得起的是两句话,“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和我理解了一部分的“无为而无不为”。
怎么可以这个主题开得挺好,也可以试着开个关于文学、艺术、思想方面得灌水区,畅所己见,哪怕胡言乱语也是可以的啊。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086
注册时间
2002-8-25
帖子
2983
精华
4
20#
发表于 2002-11-17 19:07:07 |只看该作者
每次得到Mech兄指点,都受益非浅。上次你给我的书的确很难得。我要感谢你让我得到它!是啊。大学中庸是必修课。我准备好读了。我落的太多太多了。
能在网络上与大家交流的确是很好的事情,比自己看要提高很多效率。只可惜我们不能面对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